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新聞焦點/令「唱衰」者閉嘴的「營商環境報告」\卓 銘

時間:2025-07-31 05:01:56來源:大公报

  特區政府昨日發布《香港營商環境報告:「一國兩制」 獨特優勢》,以大量數據和客觀事實,向社會各界和海內外投資者,展露香港開放、安全、穩定和高效的營商環境,並有力反駁美西方反華政客、媒體長期以來對香港的惡意攻擊和抹黑。現在的香港正踏入由治及興和「一國兩制」實踐的新階段,不但經濟發展更有保障,營商環境越趨穩定,「內聯外通」獨特優勢在複雜的世界政經局勢亦更顯重要。即使面對新挑戰,「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機遇處處、活力澎湃,外國勢力「唱衰」香港的圖謀注定破產。

  2021年特區政府發表首份《香港營商環境報告》,當時正值疫情肆虐的高峰,本地經濟及對外聯繫深受打擊,同時香港國安法剛頒布實施不久,在西方反華政客和媒體的渲染下,許多海外投資者仍對香港抱持猶豫態度。如果說2021年發表《香港營商環境報告》,是為了爭取國際社會的信任,應對當時嚴峻的經濟挑戰;4年後的今天,香港已浴火重生,新一份《香港營商環境報告》不但旨在鞏固全球對香港前景的信心,其更是一份亮麗的成績單,以4年來一個又一個具體而真確的數字,有力反駁外國勢力長年來一次又一次的抹黑,向世界展現香港真實而充滿魅力的新面貌。

  展現真實繁榮的香港全貌

  數據騙不了人,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今年6月發表的《2025年世界投資報告》,去年香港的外來直接投資流入金額達1260億美元,排名上升至全球第三位,同年香港的向外直接投資流出金額亦高達870億美元,居全球第五;今年5月,三大評級機構惠譽、標普及穆迪一致給予香港「穩定」的評級展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在今年1月再次確認香港作為主要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種種數據清晰表明,國際企業仍然視香港為投資熱土。在反華媒體不斷潑冷水、販賣恐懼的同時,大量外企和海外投資者看到的卻是香港穩定而富有機遇的營商環境。

  今年初,香港美國商會發布《2025年香港商業信心調查報告》,75%受訪企業認為香港是亞洲具競爭力的國際商業樞紐,79%受訪者表示在未來三年內無意將其地區總部遷出香港。更甚者,去年有96%的受訪在港美企代表認為,過去一年的業務表現一般至極好。早前香港歐洲商會領袖接受媒體訪問時也指出,香港是通往中國內地的門戶,對歐洲投資者具有吸引力,商會更看好香港保持亞洲樞紐的優勢。

  資本不會無緣無故聚集在一起,更加不可能倒錢落海投資一個沒有前途的地方。與那些反華媒體聲稱的完全相反,香港國安法實施過後,香港並沒有出現「營商環境惡化」、「資金撤離香港」、「企業離開香港」、「人才外流」等情況,倒是在短時間內持續吸引資金、企業與人才不斷落戶。箇中原因再明顯不過,正是因為香港國安法和《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實施以來,社會回復穩定,特區維護國安法制體系得到完善,構建更完善的安全網,為全世界投資者提供了一個穩定而成熟的營商環境與資本市場,投資者對香港的信心才更加穩固。

  更重要的是,隨着維護國安法律的實施,外界逐漸明白這些法律根本不如反華媒體所渲染般的「專制」、「不合理」,香港仍然保有其高度開放、多元化、「內聯外通」的獨特優勢。尤其是受到美國「對等關稅」衝擊,全球供應鏈重構,各地都正積極尋求新的投資機遇,全球資金正面臨一輪「大洗牌」。香港在新形勢下,正好可以成為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安全港」,其既能直接連接巨大的中國內地市場,又與國際社會有着共同語言和無縫接軌的制度基礎,正好能夠作為過往美國市場的替代方案。

  反華勢力「唱衰」圖謀破產

  事實證明,過往「唱衰」香港這裏不行那裏不妙的反華媒體,其實自身一直在「逆線行駛」而不自知。截至今年6月底,註冊的本地公司總數達到約150萬間,註冊非香港公司的總數達15509間,數字均創歷史新高。去年投資推廣署更協助539間內地或海外企業,在香港開設或擴展業務,按年增長超過四成。上述數據說明海內外企業對香港前景充滿信心;據政府同期數據,有香港境外母公司的駐港公司達9960間,按年增加約10%,當中包括1410間地區總部、2410間地區辦事處及6140間當地辦事處。按母公司所在地劃分,首五位駐港公司數目最多的是內地,其次是日本、美國、英國及新加坡。

  事實勝於雄辯,隨着香港近年堅持加強開放拓展新市場,反華媒體的抹黑已然失去市場,國際社會越來越全面和準確了解香港的真實情況,國安法律絕非所謂的「洪水猛獸」,而是確保香港繁榮穩定、推動香港實現更好營商環境的「守護神」,也有越來越多人才和企業透過來港創業興業的實際行動表達出信心。作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國際金融中心之一,香港在「一國兩制」制度優勢下,要善用新時代下新的機遇,繼續作為全球投資、營商、工作、生活的絕佳首選地,吸引全球資本、人才和企業,成就新夢想、創造新傳奇。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