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議事論事/關稅戰策略展現中國智慧和韌性\邱達根

時間:2025-05-17 05:01:58來源:大公报

  在上一篇文章,筆者形容美國總統特朗普挑起的貿易戰,是看似剛猛但實際上漏洞百出的西洋拳。日前中美經貿高層在瑞士舉行會談,會後雙方發表聯合聲明,同意暫停互相加徵的高額關稅,以緩解兩國貿易幾近停滯的僵局。未來中美會繼續就經貿關係進行協商,而談判實力說到底是由國力支撐。究竟我國攻守背後有何底氣?

  中美過招就像中國功夫對西洋拳,世界兩大經濟體以不同風格展開較量。我國策略可分為對外和對內兩方面。對外是針對美國要害展開反制措施,讓特朗普為貿易威脅所付出的代價不斷上升,最終黔驢技窮。對內是從供應鏈、技術、製造業、內銷市場等多方面加強韌性,一方面抵銷關稅的壓力,另一方面為可能出現曠日持久的對抗作準備。

  以我為主「見招拆招」

  首先講對外策略。雖然美方針對我國產品的關稅當前下調至30%,但這是在拜登政府實施的關稅基礎上疊加上去的,因此總體累計關稅仍然處於高水平。所幸的是,我國出口市場已逐步減低對美國的依賴。

  再者,現時我國貿易夥伴的比重較以往平衡,出口地除歐美日韓等發達經濟體外,東盟等發展中經濟體已佔總出口貨值的45%。以上歸功於中央早年的遠見及謀劃,調整自身供應鏈使之與亞洲的貿易網絡緊密相連,又積極實踐「一帶一路」戰略,在東南亞、拉丁美洲及中亞等地創造機會。即使特朗普「關稅西洋拳」來襲,內地貿易和製造行業繼續保有高度靈活性,維持與其他國家的合作關係,將壓力減至最低。

  傳統貿易以外,我國針對美國多個痛點施展精準反擊,例如將豬肉、大豆的大宗採購從美國轉移至巴西等國家;將一系列軍事相關企業加入「不可靠實體清單」;對稀土進行針對性出口管制。

  面對中國「以柔克剛」,筆者認為特朗普猛拳空揮一輪後,已察覺到產品短缺和物價飛漲的隱憂。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亦承認,關稅實際上造成了類似禁運的效果,而這並非中美兩國所願。

  再講對內策略。我國一直努力實現經濟和技術自給自足,一則減少對進口的依賴,二則降低面對美國扼殺手段的脆弱性。此外,我國的科技和製造水平已今非昔比。從新能源汽車到無人機,以至DeepSeek人工智能模型,中國企業在不少新賽道擁有技術優勢和規模優勢。不斷進步意味着中國企業更有實力抵禦逆境,美國也更難將中國從全球供應鏈中剔除。

  當然,貿易戰陰霾下,我國的企業不可能毫髮無損,國家亦採取不同舉措扶持受影響的企業。5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下調利率和銀行存款準備金要求,從貨幣政策發力刺激整體經濟。另一些措施專門穩住受傷行業,協助它們開拓國內市場。電商巨頭京東表示,將採購2000億元人民幣的出口商品轉為內銷。

  與上述相輔相成的是各種提振消費需求的辦法。中央將「以舊換新」計劃的規模擴大了一倍至3000億元人民幣,又擴大了適用範圍。一系列舉措有助擴大內需和吸收製造業因出口受挫而多出的產能。

  中美兩國的經貿攻防戰將如何發展?雖然關稅戰看似偃旗息鼓,但近日兩名共和黨議員致函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聲稱25間在美國上市的中資企業與中國軍方有關連,或對美國構成國家安全風險,因而要求把它們除牌。這些事例讓筆者想像,美國可能繼續誇大「國家安全」概念,利用國家機器和「長臂管轄」試圖打壓中國企業,甚至要求美資基金退出中國股市,以及指令美資投行放棄香港業務等。

  有效應對下階段的挑戰

  現時共有286家中國企業在美上市,總市值達1.1萬億美元。我們不能排除美國會背離商業原則,要求在美上市的中國企業退市,因此我們要做好應對準備,鼓勵它們回流香港或在香港第二上市。其次,過去數年美國資本已減少在中國的投資,相信即使出現撤資情況,對內地資本市場的影響有限。然而,香港是高度開放的國際金融中心,若出現惡劣情況,市場將無可避免會造成影響,但有國家持續注入資金和支持,相信能夠緩解外部衝擊對資本市場的傳導,避免市場情緒過度反應和非理性拋售,同時提振各方信心。另一好處是香港部分上市企業估值相對較低,國家可乘此機會增持優質資產。

  筆者認為,中美兩國就關稅問題達成共識並不是萬事大吉。我國同意與美方進行接觸,體現了維護多邊貿易體系的大國擔當。中美的貿易矛盾錯綜複雜,因此未來的談判過程仍有可能出現顛簸起伏。筆者希望美方秉持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原則,才能讓談判結出共贏之果。

  立法會議員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