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深夜,行政長官李家超率團結束對卡塔爾和科威特的訪問回到香港。李家超總結「中東行」的六大成果:一是進一步推進香港特區政府與卡塔爾政府和科威特政府之間的關係,建立合作共識;二是達成了共59項合作備忘錄和協議,奠定多元基礎;三是發揮香港在「一國兩制」下內聯外通的優勢,深化國際交往合作,展現香港和內地優勢互補的協同效應力量;四是進一步建立與海合會國家的關係,開拓更大商機;五是加深相互了解,強化商貿網絡;六是進一步推進與海合會國家的人文交流。
在單邊主義盛行的國際環境下,許多人擔心「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會成為「孤島」。事實證明,有習主席領航掌舵、運籌帷幄,有黨中央、中央政府統籌謀劃,堅定支持,香港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特殊優勢,堅定貫徹中央的戰略要求,在「內聯外通」上下功夫,展現出新氣象、新風貌、新成績。
4天前,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在澳門與工商界人士座談,就貫徹落實習近平主席視察澳門重要講話精神,推動港澳發展、助力強國建設深入交流。夏寶龍向港澳工商界和企業家提出了「4點希望」,其中第3點、第4點就是:「發揮自身優勢,突出重圍擴大開放、擁抱世界。要大力拓展國際商業網絡,繼續鞏固與傳統市場經貿聯繫,主動對接『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積極開拓中東、東南亞、非洲等新興市場。」「面向海外講好港澳故事,旗幟鮮明唱響港澳、唱響中國。」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此次李家超率領內地和香港企業家成功訪問中東,充分證明香港完全能發揮自身優勢,突出重圍擴大開放、擁抱世界,香港完全能夠面向海外講好香港故事,旗幟鮮明唱響香港、唱響中國,建立更多聯繫世界的通道,打開更大發展空間。香港「內聯外通」潛力無窮,香港的「國際化」特色不僅不會褪色,而且會更加色彩斑斕、魅力四射。
成果,折射現實需求
相比於2023年2月李家超率團首次「中東行」(訪問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這次「中東行」收穫更加豐富。
這次「中東行」簽署了59項合作協議。在卡塔爾,三方達成了35項合作備忘錄和合作協議。其中,有兩份是內地與卡塔爾企業達成協議,提供對金融服務和高端製造業的支持,更有一份由香港、內地、卡塔爾三方共同簽署的意向書,就金融科技推進合作。在科威特,香港、內地和科威特的政府部門、企業和機構交換和宣布了24項合作備忘錄和合作協議。以上合作涵蓋經貿、投資、金融服務、科技、法律、貨物通關與流動、航空、專上教育等範疇。這些具體合作項目將給香港和內地帶來不菲的紅利。
這次「中東行」落實了免簽待遇。李家超次訪期間,促成了卡塔爾給予香港30天免簽安排。加上此前阿聯酋自本月15日起給予香港特區護照持有人30天免簽入境安排,阿曼自本月15日起延長免簽入境期限(由最長10日增至14日)。香港特區護照在「海合會」6個國家全部享有免簽或落地簽待遇。這有助於香港與海合會成員國在旅遊、文化和經濟方面的聯繫。
看得見的成果,折射出雙方交流合作的強烈需求。過往,香港在「聯通世界」上把主要精力放在歐美國家。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西降東升」是大勢所趨,許多歐美國家經濟增長乏力,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東南亞、拉美、中東等區域經濟發展展現出蓬勃景象。
以政局穩定、經濟富裕的海灣國家6國為例,GDP總量達2萬億美元,人均GDP更是處於全球頂尖水平。海灣國家「富得流油」,但也有危機感,隨着新能源的廣泛運用,他們急於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尋找新的發展路徑。比如,沙特提出了「2030願景」,阿聯酋正在實施「綠色經濟」,卡塔爾則通過提高非油氣產業的經濟佔比,確立物流、製造與交通運輸為三大核心支柱。
兩年前,李家超率團首訪中東,正是瞄準海灣國家的需求,是「探路之旅」;這次再訪中東,已有初步成果;此前,李家超還率團訪問東盟國家。可以看出,在中央的指導、支持、鼓勵下,本屆政府打破思維定勢,擺脫了「聯通世界等於聯通歐美」的固有模式;香港「聯通世界」正在從「倒向一邊」轉為「多路並進」,展現出嶄新氣象。
共振,彰顯「聯通」作用
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港澳辦主任、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對香港的「內聯外通」非常關注。今年春節過後,他專門到浙江考察了「杭州六小龍」,在他的指導協調下,上個月,李家超率團訪問浙江,首次建立「浙港合作」機制。最近,夏寶龍在澳門考察調研時多次講到,對李家超此次帶領內地和香港企業家一同出訪中東,予以充分肯定、稱讚和鼓勵。
許多人最為關注的是,李家超此次「中東行」,有50多名工商界、企業家隨行,其中20名來自浙江、福建、北京、上海等內地省市。令人振奮的是,內企和港企首次「聯袂出海」就有斬獲。寶業湖北建工集團已成功簽下兩個中東合作項目;滙控(00005)旗下滙豐香港與兩間內地企業──「佳都科技」和「飛書深諾」分別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助力兩個企業拓展中東市場。
「併船出海」這個詞彙已經說了很多年,李家超的此次「中東行」真正體現了「併船出海」的意義和價值。大家乘坐同一艘「船」,天上有導航,岸上有策應,船上有船長把舵,船員同舟共濟,如此「出海」,才能坐得穩、駛得遠,捕捉到真正的「大魚」。
事實上,港企與內企有很強的互補性,可以取長補短,相互促進。比如,「中國基建」被譽為「基建狂魔」,迄今為止,世界上施工難度最大的超級工程幾乎都有「中國基建」的身影。中東國家地處沙漠,中國內地的企業是中東國家基建工程的主要承建商。香港的專業服務全球一流,可為這些工程提供風險管理、財務統計和法務支持;此外,香港在中東長期開展業務的公司,也可發揮「穿針引線」的作用,助力更多內地企業到中東發展。香港和內地「同頻共振」,可以充分體現出香港「聯通世界」的作用。
李家超此次「中東行」,為「併船出海」打造樣板,開啟了香港企業與內地企業「同頻共振」的新篇章。接下來,相信港企與內企還會繼續相互溝通、再訪中東,並帶動更多的港企和內企參與進來,蓄力成勢,聚勢成潮,大顯身手!
交流,打開廣闊合作空間
人們留意到,李家超每次率特區代表團出訪,都能獲得受訪國家最高領導人的接待。此次也不例外,在卡塔爾,李家超先後與卡塔爾埃米爾、首相兼外交大臣、通訊與信息技術大臣會面,就加強香港和卡塔爾的雙邊關係和經貿合作交流意見;在科威特,李家超先後與科威特埃米爾、王儲和署理首相會面。其間,李家超出席了由署理首相主持的圓桌會議。
高規格接待,得益於中國國家層面的大力支持,也從一個側面印證了「一國兩制」的優越性。從這個角度看,「背靠祖國」是「更好聯通世界」的前提和基礎。
李家超在與科威特直接投資促進局進行會面時表示,去年,香港安排的綠色與可持續債券總額達430億美元,規模冠絕亞洲市場,可為科威特發展綠色能源等新興產業提供有力支持。香港也是國際創科中心,我們樂意與科威特探討如何攜手推動科技發展與創新合作。
李家超在出席卡塔爾商人協會圓桌會議時表示,去年,香港再次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在《世界競爭力年鑒》中排名第五。今年3月發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中,香港穩居全球第三、亞洲第一。期待香港、內地和卡塔爾商界攜手合作,共創互利共贏新局面。
李家超這次出訪,讓海灣國家進一步認識到「香港優勢」「香港作用」「香港能量」,以及雙方合作的歷史機遇和巨大潛力。
訪問期間,李家超還歡迎海灣國家的政府官員和商界領袖來港參加「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和「亞洲金融論壇」等活動,這凸顯了香港作為「一帶一路」功能平台的作用,亦是香港「超級聯繫人」的最好體現。
西方人信奉一句名言:「當上帝關了這扇門,一定會為你打開另一扇門。」中國人信奉一句名言「天無絕人之路」。李家超成功訪問中東令人看到,在外圍環境不確定性增加的大背景下,作為中西文化的交匯點的香港,以自己的確定性應對世界的不確定性,只要我們一以貫之、矢志不渝唱響香港、唱響中國,目標明確、信念堅定、鍥而不捨,定能打開發展新空間,香港由治及興之路會越走越寬!
(本文作者為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