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國際觀察/美徵收港口費加劇國際貿易混亂\宇 文

時間:2025-04-22 05:01:56來源:大公报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日前宣布針對中國海事、物流和造船業的301調查最終措施,以加徵額外港口費、對貨物裝卸設備加徵關稅為核心,試圖通過經濟施壓遏制中國在全球航運產業鏈的競爭力。中國商務部明確表示,美方措施充分暴露出其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政策本質,是典型的非市場做法,具有明顯的歧視性色彩,嚴重損害中國企業正當權益,嚴重擾亂全球產供鏈穩定,嚴重違反世貿組織規則,嚴重破壞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和國際經貿秩序。中方對此強烈不滿、堅決反制。這場由美國挑起的貿易戰,本質上是單邊主義與多邊規則的碰撞,其影響已超越中美雙邊範疇,成為重塑全球經貿秩序的關鍵變量。

  在特朗普政府單邊主義用力過猛難以為繼,成為全球笑談之時,臭名昭著的美國301大棒指向中國造船業,不僅意味着美國對華黔驢技窮,更損人害己破壞全球供應鏈穩定。

  首先,這種公然針對中國的勒索,將對中國海事、物流和造船業帶來嚴重影響。根據新規,中資船東需按船舶淨噸位支付逐年遞增的港口費,使用中國建造船舶的非中資企業則需按20呎標準集裝箱或淨噸位繳納費用,必然造成運營成本大幅上升,推高中企對美航線的運輸成本,衝擊中國造船出口市場。此外,也對中國帶來市場准入限制和技術壁壘。

  增加全球海運運費

  其次,美國對中國造船業揮舞301大棒,不僅「傷人」更加「害己」。美國此舉直接推升中美航線運輸成本,預計中美航線單箱成本將最終由美國消費者承擔。當美國強制出口貨物使用美籍船舶,導致運力供需失衡,美國港口擁堵可能加劇,跨太平洋航線運費或上漲500至1500美元/集裝箱,對美國西海岸港口的影響尤為嚴重。

  特朗普政府此舉凸顯美國對其造船業衰退的深度焦慮,如同加徵所謂「對等關稅」,都屬於粗莽昏招。數據顯示,美國商業船廠數量較1975年峰值減少70%,全球市場份額不足1%,船舶生產成本是國外的數倍,生產效率僅為他國三分之一。美國通過行政干預扭轉市場規律,無法重振造船業。因為美國產業存在結構性缺陷:高昂的人工成本、產業鏈斷層,以及研發投入不足。因此,濫施關稅也好,301調查也罷,除了將國內矛盾轉嫁為對外貿易戰,引發全球反制美國外,最終還會加劇美國通脹壓力。IMF研究顯示,航運成本每上升10%,全球通脹率將提高0.3個百分點,美國通脹率也會水漲船高。

  其三,嚴重破壞全球供應鏈穩定性。一方面,航運企業被迫調整船隊結構,造成「美建船」與「非美建船」的二元分割,加劇船隊調度與航線規劃的複雜性,導致全球船舶運力運能效率降低,成本增加。另一方面,由於中國佔據全球86%多式聯運底盤和95%集裝箱產能,美國有關舉措在打擊中國造船業的同時,也將增加全球海運運費。

  更嚴重的是,美國此舉旨在打擊中國,刺激美國和歐盟、日韓等造船業本地化。韓國、日本等造船業雖有一定競爭力,但短期內也很難補上國際海運物流無法使用中國建造船隻的缺口;至於美國造船業本地化,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全球供應鏈去美國化

  猶記得,疫情時全球供應鏈曾經陷入「效率─安全」失衡困境,現在美國以泛化國家安全概念管控供應鏈,將嚴重削弱國際貿易流動性,更將引發航運服務標準碎片化。因此,美國破壞全球供應鏈,將導致全球供應鏈去美國化。

  美國使用301條款已被WTO多次裁定違規,此次措施可能引發中國與俄羅斯、巴西等國的聯合訴訟。歐盟或以《通脹削減法》反制,形成貿易戰升級風險,不但將導致全球運力減少,中小型航運企業也可能被迫退出市場。這種「以鄰為壑」的策略,不僅無法振興美國造船業,反而可能加速全球供應鏈的「平行化」──形成以中國為中心的亞洲供應鏈,以及美國為中心的北美供應鏈並行格局,最終損害全球貿易效率。

  其四,中國將繼續反制美國。法律層面,中國已向WTO提起訴訟。技術領域,中國加速綠色船舶研發,並通過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強化規則話語權。市場方面,中國深化與中東、拉美合作,通過航運合作項目分散對美依賴。中國反制美國的舉措已經取得效果,如中國對美農產品加徵125%關稅,直接打擊美國大豆、玉米出口;稀土出口管制直擊軍工和高科技產業命脈等,這些舉措表明,中國已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出擊,通過精準打擊美國核心利益實現戰略制衡。

  美國頻頻揮舞301大棒已成全球公認的單邊主義霸道典型。中國則成為全球多邊主義的引領者。美國繼續沉溺於零和博弈,將面臨「去工業化」與「通脹螺旋」的雙重困境;中國通過技術創新與開放合作,有望為全球經濟注入新動能。

  國際關係學者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