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有話要說/提升灣區營商環境 加快北都建設\陳成爐

時間:2024-01-10 04:02:46來源:大公报

  去年12月25日,國家發改委發布《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下稱「行動計劃」),指出經過三年努力,粵港澳大灣區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營商環境制度體系基本建立,共商共建共享體制機制運作更加順暢,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充分釋放,市場互聯互通水平顯著提升,在全球範圍集聚和配置各類資源要素的能力明顯增強,營商環境國際競爭力居全球前列。

  這再次表明,國家對於粵港澳大灣區的高度重視,希望通過改革開放和創新,深化粵港澳合作機制,進一步增強區域發展動力活力,為建設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提供支撐。

  近年來,在營商環境建設上,粵港澳一直在協同發力,既在硬環境上發力,包括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大灣區城際鐵路等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也包括股票「深港通」、債券「南向通」、利率「互換通」等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的政策措施。同時在前海、南沙和橫琴等局部區域也在進行體制機制的先行先試。

  聚集世界一流資源要素

  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習近平總書記去年4月視察廣東時強調,「要使粵港澳大灣區成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賦予大灣區「一點兩地」的全新定位。

  在全球大變局演進中,在世界上「脫鈎斷鏈」的雜音不絕於耳下,在中國走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對於中國未來具有更加深遠的意義。

  營商環境是一個地區競爭力的重要體現,也是吸引外來投資的關鍵性要素,大灣區營商環境尤為如此。作為對標一流的灣區和城市群,沒有一流的營商環境,大灣區擁有的粵港澳綜合優勢、「一國兩制」獨特優勢,就無法充分發揮和體現。

  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郭蘭峰早前表示,「行動計劃」重點突出了「三個結合」,一是宏觀着眼與微觀着手相結合。從市場環境、法治環境、政務環境、開放環境這「四大環境」,對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作出了部署,特別是結合大灣區實際提出了一些具體舉措;二是目標導向與問題導向相結合。根據「四大環境」的建設目標,同時就經營主體反映強烈的問題作出有針對性回應;三是一體推進與示範引領相結合。對深入實施「灣區通」工程作出部署,同時注重發揮功能平台引領帶動作用。這表明,在經過了四年的建設實踐後,中央對大灣區營商環境建設的針對性更強,目標更清晰。大灣區營商環境的改善進入深水區,必將帶來更大的突破。

  「行動計劃」與香港進入由治及興新階段,全力以赴發展經濟處於同一時間維度,大灣區建設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必將有助於香港聚集世界一流的資源要素,增強自身競爭力。

  特別要提出的是,推動北部都會區建設是香港經濟新增長點所在。社會各界均期待這一區域早日發展完成,推動香港產業轉型,實現香港新發展。施政報告指出,北部都會區是香港未來發展的新引擎,其規劃會以「產業帶動,基建先行」為主軸,成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大節點。

  為香港發展增添新動力

  而《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提出將「北都」劃分為四大部分,包括高端專業服務和物流樞紐、創新科技地帶、口岸商貿及產業區,以及藍綠康樂旅遊生態園的發展定位。其中,創新科技地帶包括新田科技城、港深創科園等地,有條件建立全套的創科生態鏈,包括上游的基礎研究、中游的成果轉化以及下游的創科產業。

  北部都會區建設是政府搭建的一個創新經濟的全新平台,需要有大量的優質資源參與。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一體化的一部分,香港可以運用大灣區不同城市的創科優勢、資金優勢、先進製造業優勢、產業鏈優勢,以及「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吸引全球資源。當整個大灣區營商環境得到大幅度提升,在市場環境、政務環境、法治環境、開放環境等方面實現國際一流,那麼北部都會區建設必將如虎添翼,香港將成為全世界最有優勢、最具吸引力的熱土之一。

  大灣區營商環境建設是香港的機遇,也是香港的責任。《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營商環境,發揮香港、澳門的開放平台與示範作用,支持珠三角九市加快建立與國際高標準投資和貿易規則相適應的制度規則,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減少行政干預,加強市場綜合監管,形成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一流營商環境。

  我們期待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為大灣區營商環境建設貢獻真知灼見和經驗,與大灣區其他城市一道,共同實現營商環境國際競爭力居全球前列的三年目標。

  江西省政協委員、江西省旅港同鄉會會長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