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港與國家禍福與共 靈活應變共渡難關─大公報貿易戰工商學術界座談會發言精警

時間:2018-07-13 03:16:13來源:

  中美貿易戰啟燹以來,港人社會深感關注,大公報為此於昨日舉行「貿易戰與香港 工商學術界座談會」,邀請本港四大商會負責人及大學經濟系教授等十位知名人士出席,就貿易戰對港影響以及港商應如何應對等共謀善策、各抒己見。

  座談會上,發言者均強調,在這場貿易戰中,港與國家禍福與共、利益一致,不可能獨善其身,港商必須作好長期作戰的準備,希望特區政府能拿出更多善法協助港中小企渡過難關,包括加快融入「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規劃。座談內容既表達了濃厚的家國情懷,亦生動反映了港商一貫務實進取、靈活應變的營商理念和制勝之道,值得有關方面重視和參考。

  根據基本法第五章經濟、貿易部分第一一六條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為單獨的關稅地區。香港特別行政區可以『中國香港』的名義參加《關稅和貿易總協定》、關於國際紡織品貿易安排等有關國際組織和國際貿易協定,包括優惠貿易安排。香港特別行政區所取得的和以前取得仍繼續有效的出口配額、關稅優惠和達成的其他類似安排,全由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

  然而,儘管在這場中美貿易戰中香港可以設法力求自保,但面對完全違反國際公平貿易準則的美國霸凌主義行為,出席昨日座談會的工商、學術界人士並沒有「置身事外」,而是斥責特朗普的決策乖謬,並深刻剖析了當前貿易戰背後美國企圖遏止中國發展的政治實質。

  與會人士指出,「中國模式」正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理解、尊重以至仿效,如此一來,美國坐不住了,認定中國的崛起就是對其利益和地位的威脅。而這些年來,美國已經把所謂「貨幣操控國」等罪名羅織到中國頭上,企圖拖慢中國的發展,但最終都因中國的堅定反應和有效化解而未能得逞。如此「抹黑」不成,一場以關稅為利器的貿易戰就「刀斧加身」、降臨到中國頭上。

  港人社會包括工商界和學術界人士,愛國愛港的同時,長期的國際聯繫、市場脈絡和全局視野,以及應對國際金融風暴、「大鱷」來襲等經驗,座談會人士在引用美國醫學界文章懷疑特朗普有「妄想迫害症」的同時,對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的危害性和持久性是有清醒認識的,他們在發言中更多地聯繫到香港特區的實際,探討本港製造業、轉口貿易如何逆境求存減少損失。

  與會的商會負責人和教授、專家均談到,日前,特區政府有關官員就中美貿易戰作出初步回應,認為對本港經濟影響「不大」,損失將只限於一兩個百分點。此一評估,恐怕未必準確。貿易戰初期,美國對價值約三百億美元的中國進口貨品徵收百分之二十五的關稅,對港影響還可以說不是太大,但到下一波,如果對價值二千億美元的中國貨徵收百分之十的關稅,那時對港出口貿易和製造業的打擊就不能說是「不大」了。

  他們進一步指出,這場中美貿易戰,提醒了中國不能再忽略高科技產業關鍵技術和零部件的生產能力,也提醒了港商不能再以美國單一市場為命脈,這個市場是不可靠的,本港必須立即着手開拓其他市場,特別是新興市場的重要性。

  座談會上,如何協助港商更好抓住機遇,融入國家「十三五」規劃和「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是談得最熱烈和具體的議題。

  發言者指出:面對來勢洶洶的貿易戰,有人想到要遷廠東南亞「避險」,但彼方的生產條件、環境、人力以至技術都未能盡如人意,只適宜一些低產值產業前往;相反,「一帶一路」國家、地區,包括東南亞以外如吉爾吉斯斯坦等國家,生產和市場的潛力都是不容低估的,港商大可和內地同業「併船出海」,把一些高產值產業搬到那些國家去,打開一條新出路。

  而另一方面,港商對粵港澳大灣區提供的發展機遇,認識是越來越清楚了,但眼前還有不少具體問題需要進一步釐清和解決。其中如稅務問題,大灣區是「一地三制」:九市一個稅制、香港一個稅制、澳門一個稅制,意欲前往投資或就業的廠家和專業人士都感到困惑,如果「三制」能統一為「一制」,事情就好辦多了。

  當年,美國對日本「出招」,強迫日圓升值和限制日本一些產業和技術的發展,結果,日本經濟大受打擊,「衰足」三十年;但今天的中國,不會示弱「捱打」,絕不會重蹈日本覆轍,座談會人士對國家的發展前景仍充滿信心。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