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一名受傷的巴勒斯坦女童17日從廢墟中被救出。/法新社
【大公報訊】綜合路透社、《紐約時報》、彭博社報道:白宮16日晚宣布,美國總統拜登18日將前往以色列,與以總理內塔尼亞胡會晤,同時還將了解人質現狀、討論人道救援等議題。分析稱,拜登此行是一次「充滿政治和安全風險」的訪問,但他依然冒險前往,除了要展現美國對中東最親密盟友的堅定支持,以及在全球事務上絕對的影響力,更是為了自己撈取在明年大選中對抗前總統特朗普的政治籌碼,特朗普此前自稱是最強力支持以色列的總統。
哈馬斯7日突襲以色列後,美國務卿布林肯11日起接連訪問以色列、約旦、卡塔爾、沙特、埃及等多國,在中東展開密集穿梭外交,但幾乎毫無成果。被哈馬斯扣押的外國人質仍未獲釋,通往加沙地帶的人道主義援助走廊也未打通,以軍在加沙邊境準備隨時發動地面進攻。
增派2000美軍前往以色列附近
美媒以「布林肯在爭取埃及和沙特的支持時受挫」形容其近日的中東之行時稱,沙特王儲穆罕默德還迫使布林肯等待長達數小時才與之會面。鑒於目前巴以局勢,沙特已經暫停由美國推動的沙以關係正常化談判,而這原本是拜登政府近年在中東的最大外交成果。
在與以色列戰時內閣進行長達7個多小時的會議後,布林肯16日宣布,拜登將於18日訪問,隨後將到訪約旦,會見約旦、埃及和巴勒斯坦領導人。美国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戰略溝通協調員柯比表示,拜登將重點關注「人道主義援助進入加沙的迫切需要,以及平民從加沙撤離的情況」。
與此同時,美國除了東地中海部署兩個航母打擊群之外,五角大樓官員稱,一支約2000人的快速反應部隊已前往以色列附近海域,部分兵力可能進入以境內,但不參與作戰。美國媒體稱,這支部隊將主要提供支援,諸如醫療援助或處理爆炸物等。
柯比說,準備部署這支部隊「真的只是為了威懾」。他說,「我們不想看到衝突升級或擴大,美國沒有計劃或意圖向以色列派遣地面部隊。」
自本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拜登一直一邊倒支持以色列,但在15日播出的採訪中,他在重申美國對以色列的支持、稱「哈馬斯必須被徹底消滅」的同時,強調以色列佔領加沙地帶「是一個巨大錯誤」。
《紐時》稱,隨着以色列對加沙地帶持續的狂轟濫炸,已造成超過3000巴人死亡,逾萬人受傷,大量巴勒斯坦兒童的死傷照片在網上流傳,已經使得全球公眾情緒發生了巨大變化,以色列的「野蠻回擊」顯然吸引了外界更多的注意力,美國國內支持巴勒斯坦的遊行示威激增。在這樣的背景下,拜登不想被視為「對巴勒斯坦平民漠不關心」。
伊朗:抵抗軸心或先發制人
路透社分析認為,拜登造訪以色列將會是「罕見且冒險的選擇」,但也將替他帶來新的籌碼,不僅能夠影響當地事態,還可在美國國內提升自身形象。支持拜登選民群體在巴以問題上立場複雜,其中既包括一大批城市猶太裔選民,也包括同情巴勒斯坦人困境的自由主義者。而拜登在明年大選中最大的對手、前總統特朗普和內塔尼亞胡關係密切,拜登希望藉此訪打擊特朗普的聲勢。
熟悉白宮的消息人士披露,拜登此行可能迫使以軍推遲對加沙下一階段的行動,並讓更多巴人撤離。以軍方發言人17日表示,以軍正在為下一階段針對加沙地帶的行動作準備,但其行動計劃可能和外界預期的地面進攻有所不同。
伊朗外長阿卜杜拉希揚16日向美國喊話稱,美國不能呼籲各方保持克制,同時又支持「猶太復國主義罪犯」。若以色列持續在加沙地帶為所欲為,「抵抗軸心」有可能在接下來的幾個小時內採取行動,先發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