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沙特主辦烏克蘭問題會議獲進展

時間:2023-08-07 04:03:10來源:大公报

  圖:俄羅斯指控烏軍用集束彈襲擊頓涅茨克一所大學。\路透社

  【大公報訊】綜合《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半島電視台報道:烏克蘭問題國際會議5日至6日在沙特第二大城市吉達舉行,烏克蘭、美國、中國等約40個國家派代表出席。與會外交官稱,會議取得了一些進展,各國就未來的俄烏和談應以國際法基本原則為核心達成共識,大部分與會國家願意近期再次舉行會談。但俄羅斯未受到邀請一事令多個發展中國家不滿。美媒承認,烏克蘭及其西方盟友不太可能說服在俄烏衝突問題上持中立態度的國家改變立場。

  應烏克蘭和沙特邀請,約40個國家出席了此次會議,包括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西方國家,以及中國、南非、土耳其、印度、印度尼西亞、巴西等發展中國家。由於會談內容敏感,此次會議未向媒體開放。

  各方同意依國際法原則

  一名歐盟外交官表示,會議總體上是「積極」的,雖然會後未發表聯合聲明,但沙特將提出一項關於舉行後續會談的計劃,並成立工作組討論全球糧食安全、核安全和釋放囚犯等議題。

  《華爾街日報》援引與會官員報道稱,各國代表普遍同意,未來俄烏和談應以國際法基本原則為核心,例如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與會國家同意將更仔細地研究俄烏衝突對全球的影響,且大部分與會國家願意近期再次舉行同樣形式的會談。

  基輔與發展中國家分歧未解

  多國媒體高度關注中國代表出席此次烏克蘭問題國際會議。烏克蘭外長庫列巴4日表示,中方委派代表前往吉達的消息是一個「超級突破」和「歷史性的勝利」。路透社6日報道引述分析稱,中方一直在加大力度以促成烏克蘭局勢走向和平。《華爾街日報》援引一名美國高級官員報道稱,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等人與中方代表舉行了場邊會談。

  《紐約時報》稱,此次會議是烏克蘭在外交領域向俄羅斯施壓行動的開端,未來數月烏方料將採取更多行動。據報道,澤連斯基2日召集烏克蘭外交官舉行緊急會議,要求他們採取一切手段說服西方盟友和在俄烏衝突問題上保持中立的發展中國家,實現永久和平的唯一途徑是「徹底擊敗俄羅斯」。

  烏軍自6月初開始進行大規模反攻,但迄今進展緩慢。澤連斯基2日表示,未來數月基輔將面臨更大壓力,要求烏方尋求和談。他希望於今秋召開「和平峰會」,號召各國支持烏方的和平方案,包括要求俄羅斯全面撤軍及歸還所有被佔領土地。

  但美媒指出,在6月的哥本哈根會議上,主要發展中國家就明確表示不支持烏克蘭的和平方案。一名歐盟高級官員稱,在吉達會議上,烏方並未再次嘗試說服發展中國家接受該方案,也沒有強調讓俄羅斯撤軍這一點。

  巴西墨西哥拒盲從美國

  巴西、印度、南非等主要發展中國家始終拒絕在烏克蘭問題上盲從美國,不願跟隨西方國家制裁俄羅斯。《紐時》承認,儘管西方國家和烏克蘭試圖說服發展中國家加入反俄陣營,但它們不太可能改變中立的立場。報道指,一些國家明確表示拒絕選邊站隊,因為俄烏衝突的實質是超級大國角力,它們並不想參與。

  巴西總統盧拉的國際事務顧問阿莫里姆在吉達會議上發表視頻講話。他指出:「這不僅僅是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衝突,更是俄羅斯與西方之間長期敵對的一個章節。」包括巴西在內的多個發展中國家在哥本哈根會議上已對俄羅斯未受邀出席一事提出質疑。巴西代表直言不支持烏克蘭的和平方案,並呼籲邀請俄方參加後續會談。墨西哥總統洛佩斯日前表示,除非俄羅斯到場,否則墨西哥不會參加吉達會議。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