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南非今年7月對台灣「駐南非代表處」降級遷址的措施,民進黨當局最近進行反制,對南非實施半導體出口管制。由於這是台灣方面首度將半導體產業作為反制武器,引發外界高度關注。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台灣方面這項反制措施實施兩天就下架了,被嘲笑是「最短命」的反制措施。民進黨當局辯稱,撤銷對南非實施半導體出口管制是因為「南非方面要求協商」,但外界對此說法不無疑問。數據顯示,南非直接從台灣進口的芯片金額不高,2023年僅約50萬美元,多數台灣製芯片是透過歐盟或美國整機設備間接輸入;相較之下,中國大陸則是南非電子積體電路與零組件的最大來源,尤其在車用MCU、功率半導體與通訊芯片等成熟製程領域依賴度最高。
為了挽回面子,民進黨當局近日又祭出針對南非的反制措施,而「武器」則從半導體變成蘋果。今年截至8月,台灣從南非進口的蘋果只有99.09公噸,金額約10萬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695公噸、300萬美元暴跌96.3%。雖然一些台媒刻意放大南非蘋果進口量在島內呈現「雪崩式下滑」,但其實金額並不大,而且台灣地區並非是南非蘋果不可替代的市場。由此可見,不論是限制半導體出口南非,還是減少採購南非蘋果,其反制效果都不甚理想,反倒顯示出民進黨當局進退失據,其「台獨」路線不但未能開拓所謂「國際空間」,反而自取其辱。
民進黨上台這九年多來,奉行「台獨」路線,妄圖在國際社會製造「一中一台」或「兩個中國」,但一個中國原則已經成為國際社會普遍共識,「台獨」毫無立足之地。民進黨當局過去九年丟掉十個「友邦」,而且連續九年被世衞大會拒之門外。去年10月起,南非外交部多次要求台當局「駐南非代表處」遷出其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亞。今年3月,南非外交部網站將代表處名稱從「台北聯絡代表處」更改為「台北商務辦事處」;5月又將台灣機構的地址信息改到約翰內斯堡;7月正式發出公告,將台當局在南非的兩個機構分別改名為「駐約翰內斯堡台北商務辦事處」,以及「駐開普敦台北商務辦事處」。南非的一系列措施是要降低台灣方面在當地辦事處的政治色彩,突出與台灣方面是非官方的經貿關係,是恪守一個中國原則的積極行動。
民進黨當局推行「台獨」路線不僅未能為台灣帶來實質利益,反而讓台灣的「國際空間」更加限縮。美方雖然「挺台」,但對於台方開拓「國際空間」也無能為力。目前台灣方面所剩的「友邦」已是寥寥無幾,僅有12個,而且隨着中國大陸實力進一步增強,這些「友邦」棄台的意願將更加強烈。台灣方面「友邦」數量被剃光頭是遲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