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23日下午溢流致災,光復鄉淹水災情慘重,水深一度高達近1層樓,路上不少車輛泡水,多人受困,街道彷彿成了河道。
1 什麼是堰塞湖
•「堰塞湖」是指河流因土石崩塌堵塞而成的湖泊,成因包含降雨、地震、河道侵蝕等。可能只存在幾小時,但也可能存在數千年不定,例如台灣1999年「921」大地震造成「澀子坑」、「韭菜湖」兩處堰塞湖,台北陽明山的夢幻湖也是堰塞湖。
2 馬太鞍溪堰塞湖何時形成
•馬太鞍溪堰塞湖是在今年7月21日,因上游發生大規模山崩,引發了規模4.9的非構造地震而形成。經測量,馬太鞍溪堰塞湖面積約109公頃,相當272個標準小學操場大,滿水量約9100萬公噸,相當36400個奧運標準游泳池水量。
3 馬太鞍溪堰塞湖的危險性
•堰塞湖因壩體結構較鬆散,容易受到沖刷、侵蝕或蓄水量持續上升,造成大量湖水潰決,對下游地區造成劇烈的破壞。所以,馬太鞍溪堰塞湖猶如一顆未爆彈,威脅光復、萬榮、鳳林地區居民安全。受颱風「樺加沙」影響,馬太鞍溪堰塞湖在9月23日下午2時50分發生壩頂溢流,發生溢堤70分鐘後,就有1540萬噸的水湧出,相當於6000個奧運標準游泳池的水量。大水沖進花蓮光復鄉,水深近1層樓高,造成車輛泡水或被沖走,導致17人死亡、17人失聯、32人受傷。
4 外界質疑台當局疏失釀禍
•馬太鞍溪堰塞湖早在7月就已形成,早有預警,但如今仍發生重大災難,可見民進黨當局的預防工作出現問題。
•民進黨當局農業部門負責人陳駿季8月在立法機構聲稱「馬太鞍溪堰塞湖沒有立即的危險」,但颱風「樺加沙」是超強颱風,將會加劇馬太鞍溪堰塞湖的危險性,可見民進黨當局輕視了「樺加沙」的破壞性。
大公報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