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上古奇書,《山海經》在各地創作界,一直有不少當代詮釋與演繹。最近香港就有西九文化區與綠葉劇團聯合主辦及製作的《山海經》第一部曲──《山川命.終章》,還有M+「希克獎2025」入圍藝術家之一劉慧德的陶瓷雕塑系列《宇宙藍圖》,雙雙藉《山海經》忽發奇想,借題發揮。
若追源溯流,許多事情大概同出一源。綠葉劇團藝術總監黃俊達,相信也作如是觀,他的《山川命.終章》,便集合香港、內地,以及印度、意大利的表演者,或唱或講不同言語,包括粵語、普通話、中國方言、英語、意大利語、梵語,各自發出人類巫師妖怪神獸的聲音;有人打非洲鼓,有人奏出搖滾音樂,又有戲曲、能劇等元素。在如此文化混雜包容拼貼的場域,說一個看似古代其實時空不明的故事,蔚為奇觀。
至於《宇宙藍圖》,靈感源自《山海經》的奇珍異獸。劉慧德常從古代神話和道家哲學取經,通過陶瓷創作,塑造另類的時間和空間形態。是次《宇宙藍圖》,陶瓷雕塑千姿百態無以名狀,遠遠看去,像什麼深海怪石、碧綠珊瑚,近看竟有手有腳有頭顱,難怪散發出某種野生感和生命力。據悉這混種生物,承載了藝術家對摯親離世的複雜情感,配合貌似祭壇的場景布局,奇珍異獸雖怪但仍顯出靈氣。無獨有偶,《山川命.終章》也有祭祀意味,譬如來自印度的表演者,向少女讀着一連串梵語,就像誦經唸咒;演後觀眾跟隨一眾表演者在場外繞一圈,一邊敲擊作樂,一邊席地起舞,表演者就像帶領觀眾,進行了一場療癒眾生的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