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從致敬團到協進會 積極推進祖國統一

時間:2025-09-15 05:01:57來源:大公报

  圖:從空中俯瞰,台灣霧峰林家宮保第建築群呈現「回」字形。\受訪者供圖

  身在寶島,但抗日志士和他們的後代始終不忘自己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從抗擊外來侵略到維護祖國統一,從1946年組建「台灣光復致敬團」到2006年成立「台灣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他們始終與祖國心手相連。近年來,「台灣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一直致力於推動兩岸文化交流,用雙手拂去歷史的塵埃,喚醒兩岸同胞的共同記憶。

  林銘聰告訴大公報記者,「台灣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緣起1946年由他的族叔祖林獻堂和丘逢甲之子丘念台共同發起的「台灣光復致敬團」。抗戰勝利後,前輩們為消解島內不斷積聚的與大陸的對立情緒,破除兩岸同胞歷史形成的隔閡,於是籌組「感恩團」赴大陸,謁拜中山陵,撫慰抗戰陣亡將領家屬,並代表當時650萬台灣同胞,前往祭拜黃帝陵。1946年8月下旬,感恩團正式成立,林獻堂任團長,後改名為「台灣光復致敬團」。「光復」就是「台灣光榮回復到中國領土」。

  2006年,在台的不少抗日志士後代開始籌備「台灣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當時正是島內「台獨」勢力越來越囂張的時候,但大家並沒有退縮。創會理事長林光輝奔走於各大家族間協調溝通,集聚起不少志士親屬。台灣大學著名歷史學者王曉波教授和時任台北市市長馬英九也對他們有很多協助。2007年元月,協進會正式成立。

  祖國強大 台灣才能好

  林銘聰表示,「協進會」的工作定位為:團結台灣抗日志士親屬後代,繼承和發揚前輩捨身忘我,奮勇向前的不屈精神,通過搜集整理各大家族、團體和個人參與反日本帝國主義鬥爭的史實,宣傳台灣人民50年的抗日歷程和愛國愛鄉的光榮傳統。成立以來,「協進會」每年都會推出兩岸交流項目。林銘聰說,秉持「只有強大的祖國,才能使得台灣重回祖國懷抱」的理念,協進會將再接再厲,促進祖國統一大業早日完成。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