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圖:方舟表示,新田科技城規劃採用公私合營模式,有利於導入龍頭項目。右圖:特區政府前日公布《新田科技城創科產業發展規劃概念綱要》。
特區政府前日公布《新田科技城創科產業發展規劃概念綱要》,從頂層設計新田科技城210公頃新創科用地的發展願景、目標與定位、產業空間布局,以及發展模式,為新田科技城訂下清晰的發展方略。
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總監、特區政府北部都會區諮詢委員會委員方舟昨日接受《大公報》專訪時表示,此次規劃突破香港傳統園區開發模式,創新採用公私合營模式,有利於帶入產業資源、導入龍頭項目;至於另一創新規劃「戰略留白區」,他解釋是為了配合量子科技、腦機接口等未來新產業發展,留白區可及時動態調整產業布局,吸引國際最前沿的未來產業。\大公報記者 邱梓茵
方舟表示,作為委員會成員,很高興看到特區政府對新田科技城的重視,委員會通過不同渠道就其開發模式、產業定位提出多項建議,欣喜地看到特區政府在此次規劃中採納了部分建議。
方舟指出,此次新田科技城的開發體現了創新思維,突破香港傳統園區開發模式。過去香港科學園、數碼港等項目均由政府提供土地並全額注資興建,建成後再開展招商工作;而此次新田科技城開發創新採用公私合營模式,更願意引入包括內地在內的境外戰略投資者,共同參與園區開發建設。
產業定位契合香港發展需求
方舟認為,合作夥伴的選擇將面向全球,各地企業均享有機會。他提到,內地擁有眾多園區運營成功案例,以上海張江、北京中關村、深圳南山科技園等為代表,積累了豐富的園區經營經驗,是合作的潛在對象;同時,海外的戰略投資基金,包括新加坡、中東等地的基金,也都在合作考慮範圍內。「尋找合作夥伴,不僅是希望帶來資金和創新融資方式,更核心的是通過合作,將內地及全球的優質企業資源導入園區,助力創科產業集聚發展。」
他強調,新田科技城的開發對北部都會區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其意義已超出單一園區範疇,是產城融合的科技城概念。財政司司長在財政預算案中提出「南金融,北創科」,北部都會區功能為創科產業,而新田科技城正是北部都會區創科產業最集聚的區域,相當於「北部都會區的中環」,對整個北部都會區起到核心引領作用。
方舟總結新田科技城規劃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定位清晰精準。規劃結合香港實際情況、產業擅長領域及土地成本等因素,確定了中試和中小規模量產的產業定位,符合香港發展實際。
第二,產業定位契合發展需求。聚焦生命科技、人工智能機器人、微電子、新材料、新能源、綠色科技等領域,這些產業既適合香港發展、是香港擅長的領域,也與國家「十五五」規劃中重點發展的戰略新興產業總體格局保持一致。
第三,實現產城融合。新田科技城建成後,不僅有核心產業,還將配套建設周邊生活住宅,形成完整的科技城生態。方舟表示,「十五五」規劃對香港的定位是國際高端人才聚集高地,尤其希望成為科技人才聚集高地,而新田科技城未來將承擔這一使命,成為服務國家大局的國際高端科技人才聚集高地。
戰略留白區可及時調整布局
同時,規劃中設置了河套樞紐、洲頭樞紐和西寧樞紐,並在西寧樞紐規劃了「戰略留白區」,這是香港園區規劃的一大創新。方舟解釋,戰略留白區的設置是為了配合未來新產業發展,「十五五」規劃中專門提出了量子科技、量子信息、腦機接口、6G通訊技術等未來產業概念,香港順應這一趨勢,通過戰略留白區可及時動態調整產業布局,吸引國際最前沿的未來產業。
關於「戰略留白」的具體落實,方舟認為,未來政府將進行策略性選擇,針對核心企業、龍頭企業、能帶動上下游產業鏈或具有戰略意義的重點企業,採取「一對一談判」的方式直接批地,將這些企業的核心產業鏈環節引入新田科技城及戰略留白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