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香港工程師學會昨日舉辦立法會選舉論壇,邀請工程界功能界別兩位候選人霍偉棟(左四)及卜國明(右四)到場講解政綱及見解。
香港工程師學會於昨日舉辦立法會選舉論壇,工程界功能界別兩位候選人─1號香港大學工程學院助理院長霍偉棟與2號工程師學會前會長卜國明就工程量不足、融入國家「十五五」規劃等關鍵議題交鋒,提出多項創新政綱,吸引業界廣泛關注。學會呼籲會員12月7日積極投票選出業界代表。\大公報記者 龔學鳴
推動五年復修重建計劃
在首個環節中,兩位候選人分別闡述其政綱核心理念。1號候選人霍偉棟以「敢創新局.重塑工程未來」為主題,提出多項具體建議,包括興建第四條海底隧道、推動北都「南環綫」鐵路、增建飛鵝山隧道,並發展小型旅遊項目、釋放西貢半島的土地潛力。
2號卜國明就表示,香港正處於經濟轉型期,工程進度受審批限制,需拆牆鬆綁。以北都為例,設專項法例,打造特區中的特區,審批人員兼具監管與促進職責,營造試錯文化。他建議設500億產業升級基金,從政策上配合AI等發展,打造快速上市通道,優化人流物流資訊流;實施老舊基建5年修復計劃;強化本地人才及公務員工程師培訓,梳理法規,適當下調部分標準。
在問答環節中,工程量不足是業界最關注的問題。卜國明回應說,除公共工程外,應加快北都及其他地區的工程發展,並推動5年復修重建計劃以增加整體工程量。在私人市場方面,他建議提前啟動設計階段,帶動分包等相關工作,促進經濟與消費信心。
霍偉棟則強調,應盡快推動各區工程上馬,同時在新界北設廠生產MiC產品,實現就地取材,降低運輸成本。他還指出,需提升從業人員技能,吸引年輕人入行,並推動行業轉型升級,擁抱新技術以創造更多機會。
倡免考獲內地執業資格
關於香港工程界如何參與國家「十五五」規劃,卜國明指出,香港工程師具有國際視野與標準應用優勢,可在「一國兩制」下為內地科研成果提供實踐場景。他建議香港與內地工程師「併船出海」,利用香港的國際聯繫與科研優勢,助力國家「十五五」規劃走向世界。
霍偉棟則建議,不僅要引入內地技術,也應推動香港技術與內地合作,使香港工程師有更多參與內地大型工程的機會。他倡議香港註冊工程師免考或減免獲得內地執業資格,並借鑒澳門模式,與內地其他地區合作發展,以創新思路解決土地與資源限制。
香港工程師學會會長周健德表示:「作為香港唯一的法定專業工程師團體,學會有責任讓會員更充分了解工程界組別候選人,從而投下其手中神聖的一票。學會呼籲選民於12月7日積極投票,為香港及工程界選出愛國愛港、立場堅定、有能力、有抱負、有擔當的新一屆立法會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