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通訊程式中有個「2025北海道之旅」群組。由於距離十一月中的出行日期漸近,因此參加這次日本自由行的群組中人都忙於透過信息商量機票、酒店、租車等事宜。除此之外,我們還興致勃勃將打聽到的美食情報互相分享,以便規劃行程。然而,最近群組中常出現的信息類別已經改變,變成每天上載有關「熊出沒注意」的新聞,又有不少視頻鏈接,看專家建議遇熊時正確的應付方法。
不知何故,日本短時期內發生多宗熊襲擊人類及搶奪食物的事件,叫人聞風喪膽。有說是由於在樹林內找不到足夠食物,因此逼得急着吃飽然後冬眠的黑熊為了覓食接近人類,才導致悲劇發生。
生活在香港的我們,除了常見各種各類毛絨玩具泰迪熊外,對熊實際的體型、攻擊力和生活習性一般所知甚微。只可以確定,真正的熊寶寶一定不會如迪士尼的雲尼小熊般溫柔可愛,可以被人抱在懷裏。很久以前看過倪匡寫的短篇小說,裏面談到一人某夜喝醉走進樹林。有一隻黑熊看到面前的人類時覺得逗趣,還以為可以一起玩樂,於是走前送上一個熊抱,並用舌頭一舔。那人頓時昏了過去,原來熊的舌頭上都是倒刺,那個不知是否善意的舔舐,已將他徹底毀容。
自從看了那故事,熊是可愛動物的想法在我心中已大打折扣,也知道遇到熊時必須遠離,還要保持鎮定以免熊受驚作出攻擊。原本野獸和人類各有棲息之地,正面衝突不多,可是地球過度發展,已把山間野外的動物,如野豬、猴子和熊都逼得鋌而走險,接近人類以求生。故此,「熊出沒注意」不單是個警示,也是有關自然生態被破壞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