曇花,以其花色潔白純真、花香清悠含蓄備受讚賞,更因只在夜晚開放而獨樹一幟,自古以來頗受文人墨客稱頌,被賦予「月下待友」雅稱。
我記不起是哪一年開始種曇花,大概出於好奇,想窺其真貌,如何在月下「待」友,從朋友那裏弄來一枝幾葉,插在盛滿泥土的花盆中。如朋友所說,曇花移植沒有根也能成活,果然在春風春雨的沐浴下茁壯生長。
不過,看着它粗枝硬葉的樣子,而且新葉是從舊葉邊緣的節點上冒出來,雜亂無章,我有點疑惑,它真的能開出讓人賞心悅目的花朵嗎?兩年後,那盆曇花卻真的長出兩個小花蕾。我天天期盼,待到花蕾長到大約有十多公分長,像梭子般含苞待放時,每晚都要到後園走幾回,生怕失去觀賞它怒放的那一刻。
那天夜晚,久等的曇花終於展露真顏。月光柔滑地灑在如白玉般溫潤的花朵上,一片片長型的花瓣有序排列,組成一個巴掌大的圓輪,在月光下優雅地展示着,與賞花人的眼神默默交流。此時無聲勝有聲,夜的靜謐更增添曇花的神秘與魅力。
第二天,我把曇花照片傳給一位文友。她很喜歡,說和丈夫馬上開車來看。我告訴她,花朵已經萎縮。她有點失望,真的是曇花一現啊,再三吩咐,明年開花時一定要告知,多晚都不怕。
我頗有點「壓力」,唯恐曇花來年不開,辜負人家一片好意。曇花怕冷,經不起這裏冬天冰雪的摧殘,我們提早把它搬進室內,等開春天氣和暖了再搬到後園,悉心照顧。幸而功夫不負有心人,等到又一個初秋,那盆曇花開得更多更好。
文友夫婦應約而至。那天天氣陰泠,沒有星月,我們不能久坐外面,舉杯邀明月,共賞曇花香,只能室內喝茶,屋外賞花。朋友仍是滿懷高興,因為這是他們人生第一次親睹曇花怒放。臨走時,文友不無遺憾地說,要是曇花能在白天開放多好。我也同樣感慨,羞澀而孤獨的曇花,為什麼不在白天,在陽光下與其他花兒爭艷鬥麗,而甘於寂寞在夜晚展現,且瞬間收斂?問曇花,它默默無語。
隨後多年,曇花依然用美麗花朵在「月下待友」,我也照常每年搬進搬出,只是月下賞花的興致越來越低,以至有時連它開花也不察覺。直至今年,它突然給了我驚喜。
那天,我們有事一早出門,回家時太陽已升上半空。正準備為花圃澆水,忽見曇花怒放。那幾朵純潔如白玉般的花朵正沐浴着明亮的陽光,與不遠處的紅色大麗花遙相對望,那樣從容自在,嫵媚動人。我難掩內心喜悅,趕緊用手機把這難得的片刻記錄下來。
我對這盆曇花的花朵忽然捨棄溫柔的月光,而大方擁抱熱烈的陽光感到奇妙。它似乎也觸動了我的心靈:人世間,真的萬事都有可能。
記得前幾年,有一次朋友茶敘,都是上年紀的人,自然有同感:哪一天走不動,兒女工作忙,傭人請不起,怎麼辨?有人說,如果有個「懂事」的機器人就太好了。我們都笑他異想天開。可是看現在,AI時代已經拉開序幕,機器人已在各個領域,包括醫療護理界,嶄露頭角,離大家期望的那一天已經不遠了。
花是植物,尚有驚喜,更何況有智慧有創造力的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