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圖:雖然救治無效,陳生陳太亦專程為「包包」舉辦葬禮及追悼會。右圖:陳生陳太將愛犬當成家人,親密無間。
有一直關注寵物權益的立法會議員接受《大公報》訪問時指出,近年港人對寵物的重視程度顯著飆升,普遍將寵物視作家庭成員,一旦寵物出現病痛便會及時帶其就醫,直接令獸醫服務需求大幅增長。
然而,本港獸醫資源長期處於供給不足的狀態。該議員指出,早年本港並無本地獸醫培訓體系,獸醫均需從海外引進;儘管近年香港城市大學已開設獸醫相關課程,並於2023年10月迎來首批本地培訓獸醫,但專業人才數量仍極為有限。數據顯示,早年香港一名獸醫需服務約700隻寵物貓狗,如今雖回落至一名獸醫對應約280隻寵物貓狗,但她強調,獸醫與寵物的配比改善幅度有限,整體供需失衡的狀況尚未得到緩解。
舖租成本高昂推高收費
在供求失衡的市場環境下,獸醫擁有較強的定價主導權,形成「有價有市」的局面。該議員認為,即使獸醫服務收費高昂,仍有大量市民願意為寵物健康買單。此外,她分析,香港商舖租金等經營成本居高不下,進一步推高獸醫服務的定價,普通問診收費逾千元,若涉及手術,費用更可高達數萬元。
針對上述問題,該議員建議,一方面可擴大本地獸醫培訓規模,並參考西醫行業吸引非本地醫生的模式,探索引入非本地培訓的獸醫;另一方面需提升本地獸醫培育效率,加速填補行業人才缺口。不過她坦言,香港對牙醫、中醫、西醫等醫療行業均未實施定價管制,獸醫行業同樣遵循相關市場原則,無法通過行政手段強制限制收費,未來仍需依賴市場供需關係的自然調節來逐步改善狀況。\大公報記者 余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