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香港電台與政府新聞處聯合製作的紀念抗戰勝利八十周年微短劇《抗戰》隆重推出,一共五集分別是:營救、犧牲、除奸、救援、偷襲。每晚播出一集,每集大約六分鐘左右,我上網一口氣看完。故事以香港淪陷為背景,講述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一眾青年游擊隊員保家衛國的抗戰歷程。印象中,這是特區政府首次出手製作抗日題材的影視作品,再現港人抗戰這段可歌可泣的歷史,可以說是一項突破。
基於歷史的原因,回歸前香港社會對港九大隊英勇抗日這段歷史了解不多。回歸後對這段重要歷史的重視、宣傳依然不足,很多人只知香港淪陷三年零八個月,慘遭日寇鐵蹄蹂躪,卻不知道在這段苦難深重的日子,港九新界一批熱血青年加入這支中共領導下的抗日游擊隊,在西貢海上、沙頭角一帶、大嶼山腳下與日寇周旋,營救盟軍、護送文化名人、傳遞情報、除奸殺敵,為打敗日本侵略者作出重大貢獻,他們當中有的人為保家衛國獻出生命。在紀念抗戰勝利八十周年之際,特區政府推出這套《抗戰》微短劇,雖然內容和製作稍嫌簡單,但不僅是對廣大市民特別是青少年的一次補課,更是對這些抗戰英烈及其後人的一種安慰。
筆者日前收到原東江縱隊粵贛湘邊縱隊香港老戰士聯誼會會長吳軍捷的信息,指目前本港仍有二十位參加抗戰和解放戰爭的老兵,稱他們是「活着的歷史豐碑」。吳軍捷透露這批年逾九旬的老兵生活窘迫,希望香港社會能讓他們老有所養,老有所尊,才能「給青少年傳遞清晰的價值導向,讓尊重奉獻、銘記歷史的種子,在這片土地上穩穩扎根、靜靜發芽。」這段肺腑之言,令人感動。
其實,除了參加港九獨立大隊保家衛國,亦有港人北上參軍,上陣殺敵,或者以其他不同方式支援抗戰。日前香港潮州商會會長高佩璇在紀念抗戰勝利八十周年的活動上致辭表示,抗戰期間,潮州商會及其鄉親積極發起募捐,籌集款項、藥品、衣物等支援抗戰,並呼籲杯葛日貨,編印刊行抗戰書刊,向民眾傳播抗日信息。著名愛國僑領莊世平、潮州商會副監事長湯秉達、第二十二屆潮州商會會長洪祥佩家族等潮籍鄉賢,以及潮籍抗日名將翁照垣將軍等,都在抗戰中扮演重要角色,作出重要貢獻。資料顯示,身為南北行公所主席的湯秉達因暗中對抗日軍,屢遭威脅,被關押刑房,險些喪命。幾年前中央領導人在接見香港潮州商會訪京團時表示,香港潮州商會是百年老會,「為中華民族解放和復興作出了積極貢獻」。
幾天前筆者出席香港黃埔軍校後代親友聯誼會在港大舉行的一項活動,約二十名來自香港、海峽兩岸以及海外的黃埔軍校將軍後人齊聚一堂,共同紀念抗戰勝利八十周年暨台灣光復八十周年,期盼祖國早日統一,他們當中亦有很多與香港有關的抗戰故事。
總之,香港民眾在抗戰中作出的犧牲和貢獻,遠非區區一套微短劇所能表達。特區政府應該而且完全有條件對香港抗戰歷史進行全面搜集整理,一方面充實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的內容,另一方面,香港電台和政府新聞處不妨考慮與民間合作,拍攝一部能夠充分反映香港民眾透過不同方式對抗戰作出貢獻的電視劇集,讓這段血與火的歷史告訴下一代,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