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亞洲青年科學家研究員」 城大學者等12人獲殊榮

時間:2025-10-24 05:01:39來源:大公报

  圖:多位獲嘉許的「亞洲青年科學家研究員」出席「亞洲青年科學家基金項目」2025年度會議。

  【大公報訊】記者莫思年報道:2025未來科學大獎周重點活動之一,「亞洲青年科學家基金項目」2025年度會議昨日(23日)在香港大學舉行。今屆共有12位來自中國內地、香港、日本、韓國及新加坡等地的傑出青年科學家,獲頒授「亞洲青年科學家研究員」榮譽,會議特別邀請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Randy SCHEKMAN教授發表主題演講。會議邀請各地共約300名青年科學家、研究員及公眾參與。

  討論科研與創新生態建設

  香港大學副校長(教學)施啟正,以及亞洲青年科學家基金項目2025指導委員會主席兼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研究及發展)鄭光廷致開幕辭。其後亞洲青年科學家研究員獲頒授殊榮,領域涵蓋生命科學、物質科學,以及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等。隨後大會舉行了專題討論,探討如何建設亞洲科研與創新生態系統。

  今年獲頒授榮譽的12位亞洲青年科學家均取得了卓越成果,其中,香港城市大學副教授李丹楓因其首創鎳氧化物超導體而獲得殊榮,是唯一獲殊榮的本地學者。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劉君因揭示了RNA修飾調節染色質功能的調控機制而受到表彰,這一發現關乎基因轉錄和基因組的穩定性,以及它們在早期胚胎發育、幹細胞命運決定和癌症中的關鍵作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助理教授王文雅則因研究符號邏輯推理和深度學習,藉此建立更穩健的人工智能系統模型的貢獻而入選。首爾大學副教授Seongjun PARK獲表彰在開發基於纖維的生物醫學和神經介面以及生物醫學應用的軟材料有開創性的發現。

  「亞洲青年科學家基金項目」旨在鼓勵和支持亞洲地區的青年科學家進行具創意與變革性的研究,推動跨國交流合作,促進前沿交叉科學研究與合作。這12位亞洲青年科學家研究員每人將在兩年內獲得10萬美元的資助金。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