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香港中文大學的學生昨日向楊振寧的銅像鞠躬及獻花。 \大公報記者麥潤田攝
【大公報訊】記者古倬勳報道:不少中大的學生、教職員及校友得知楊振寧教授離世的消息後,昨日專程前往位於中大邵逸夫夫人樓天台花園的楊振寧銅像前致敬、鞠躬及獻花。有中大學生告訴大公報記者,十分敬佩楊教授為了國家發展及全人類福祉而投身科研工作的無私精神和愛國情懷,值得學生們和科研人員學習。亦有中大的教授讚揚,楊教授不遺餘力地鼓勵科研人員拓展研究方向,為香港以至全中國的物理學發展起了很大作用。
楊振寧1952年提出「李楊零點」概念,開創以量子傳感研究物理參數復平面上物理現象的新方向。中大卓敏物理學教授、量子信息科技研究所所長劉仁保昨日向大公報記者憶述在中大工作期間與楊振寧相處過的點點滴滴。
中大學者:激勵學子投身科學
劉仁保2012年至2015年間進行關於量子傳感研究工作時,「李楊零點」概念為他提供了研究基礎,他曾想在楊振寧90歲生日會就其研究進行報告,但當時楊振寧沒聽到,其後得知便多次邀請共同討論,「他當時聽說了之後,就特別把我請到清華去給他單獨又講了一遍,回頭他就請我私下給他電話,好幾次跟我討論這題目,甚至還請我去他家吃飯說他想了解更多一點。他的研究的風格、品味,我想對我們的以後,特別是我們在高等研究院工作過的這些年輕學者,應該是有很深的影響。」
想起日後再也沒有機會能和那位宛如「活的歷史」的偉大科學家面對面交談,劉仁保感到很難過。他說,從楊振寧的言行和他的各種敘事,便能感受其深切的愛國情懷及希望國家強大的迫切心情,其獲得諾貝爾獎的殊榮對整個民族是非常重要的激勵。楊教授於1960年代在香港的講學,激勵了許多當時的年輕學子投身科學,培養了不少香港出身的科學家,劉仁保還指出,楊教授不遺餘力地鼓勵科研人員拓展研究方向,包括冷原子物理、生物物理、凝聚態物理等,為香港以至於全中國的物理學發展起了很大作用。
校友:深受楊教授啟發
本身是中大物理系校友吳先生,昨日帶着兒子到楊振寧的銅像前致敬。他說約20年前的學生時代,自己和楊老有過接觸,感受到他一直心繫祖國,致力於為中國的科學發展盡心盡力付出。吳先生說:「目前國際地緣政治局勢緊張,更反映了『科學無分國界,不應受政治影響』的重要性,希望科研人員們秉持着楊教授那以全人類福祉為出發點的初心。」
正修讀中大工程學的王同學說,初中期間就得知楊振寧為中國科研的貢獻,認為科研工作不能只着重於研究或期刊數量,更應以楊振寧等前輩們為榜樣,創造對國家以及全世界人類福祉有意義的科研成果。
同樣修讀工程學的趙同學表示,知道楊振寧教授作為國際著名的大科學家,在國家仍然窮困的時候,一直心繫國家的科學建設,他的那份科研信念,值得中大學生和科研人員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