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一名以色列被扣押人員13日獲釋,乘直升機抵達特拉維夫。\美聯社;右圖:獲釋的巴勒斯坦人13日乘坐巴士離開以色列監獄。\法新社;下圖:巴勒斯坦人12日返回被以軍摧毀的加沙城。\法新社
當地時間13日,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釋放全部20名在世的以色列被扣押人員,以色列亦釋放近2000名巴勒斯坦被扣押人員。美國總統特朗普急於邀功,宣稱加沙地帶的「戰爭已經結束」。他13日先到以色列議會發表演講,隨後前往埃及主持有關加沙停火問題的峰會。然而,以色列全面撤軍、哈馬斯解除武裝、加沙戰後治理等關鍵問題仍懸而未決,加沙停火前景十分脆弱。俄外長拉夫羅夫直言:「希望未能實現的情況出現過太多次。」
【大公報訊】哈馬斯13日通過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分兩批向以色列方面移交全部20名在世被扣押人員,已故被扣押人員的遺體將於晚些時候向以方移交。以媒稱,這20人「健康狀況良好」。以色列監獄管理局隨後宣布,已根據日前達成的加沙停火第一階段協議釋放1986名巴勒斯坦被扣押人員。其中1700多名在本輪巴以衝突期間被關押的加沙人被送到加沙南部,另外250名被判終身監禁者回到約旦河西岸、耶路撒冷或被驅逐至埃及。以方稱,共有154人被驅逐。
人員交換協議「雙重標準」
被驅逐人員的家屬對此表示震驚。由於以色列對邊境實施嚴格管控,他們很可能無法離境去看望親人。多哈研究生院公共政策副教授卡爾穆特批評說,以色列驅逐被扣押巴勒斯坦人的做法顯然違反國際法。半島電視台指出,這暴露了人員交換協議的「雙重標準」。據瓦法通訊社報道,以軍當天突襲獲釋巴勒斯坦人庫爾德位於耶路撒冷北部的住所,毆打他的兄弟、破壞財物,並警告獲釋人員家屬不得舉行慶祝活動。
阿拉伯國家聯盟(阿盟)秘書長蓋特12日表示,以色列與哈馬斯達成停火協議「標誌着通往實現『兩國方案』的一條不可逆轉道路的開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13日表示,中方歡迎和支持一切有利於恢復和平、緩解人道危機的努力,當務之急是盡早實現加沙全面持久停火,確保有效緩解人道危機,恢復地區穩定局面。加沙戰後治理應堅持「巴人治巴」原則,任何關於加沙未來的安排,都需要尊重巴勒斯坦人民自己的意願,並同「兩國方案」相銜接。
內塔尼亞胡缺席「和平峰會」
特朗普13日與埃及總統塞西共同在加沙停火談判地、紅海海濱城市沙姆沙伊赫主持一場「和平峰會」,討論鞏固加沙停火協議,並規劃實現地區持久和平的後續措施。埃及和以色列方面13日早些時候聲稱,以總理內塔尼亞胡將出席峰會。但以總理府很快改口稱,儘管特朗普邀請內塔尼亞胡參會,但內塔尼亞胡由於節日前夕「日程安排緊張」無法出席。美媒表示,會議現場的阿拉伯國家領導人並不歡迎內塔尼亞胡;內塔尼亞胡也擔心若對這些曾批評以色列的領導人示好,將激怒自己的極右翼政治盟友。
停火關鍵問題懸而未決
特朗普13日在訪問以色列時稱:「加沙戰爭已經結束,哈馬斯將解除武裝。」內塔尼亞胡亦聲稱戰爭已結束。然而,目前以色列僅部分撤軍,並且未對完全撤出加沙作出明確承諾,而哈馬斯堅持將以色列結束佔領、巴勒斯坦建國作為解除武裝的前提條件,雙方矛盾難以調和,下一階段談判面臨嚴峻考驗。
拉夫羅夫13日指出,美方提出的加沙停火方案雖提及巴勒斯坦建國問題,但措辭籠統。他表示,一些西方國家的行動表明,他們希望建立一個「被託管的巴勒斯坦」,而不是獨立的巴勒斯坦國,但只有執行聯合國關於建立巴勒斯坦國的決議,才能長期解決巴勒斯坦問題。「阿拉伯世界,尤其是巴勒斯坦人,不會認為建立市政當局或任何形式的準國家機構,是這場近80年鬧劇的令人滿意的結局。」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