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參加計劃的幼稚園可靈活運用「整合津貼」。右圖:教育界培養學童國民身份認同。
2024年施政報告提出一系列在校園內外推展愛國主義教育的指標,近日教育局回覆指標查詢時表示,該項措施在2024/25學年的推行情況符合理想。
教育局昨日發出通告,公布參加「幼稚園教育計劃」的幼稚園現行的「一筆過家長教育津貼」、「推廣中華文化及藝術津貼」及其優化版,以及「家校合作推展國民教育津貼」即日起合併為「整合一筆過津貼」,其使用期限亦將延長或整合至2027年8月31日,以提高津貼運用的靈活性、效益和協同效應。\大公報記者 郭如佳
延長使用期限至2027年
教育局指出,有見業界近年積極推動國民教育及家長教育,且已積累不少寶貴經驗,經審慎考慮後決定即日起將三項津貼合併成「整合津貼」,並將「整合津貼」的使用期限延長或整合至2026/27學年,即2027年8月31日;且幼稚園只需於2027年11月30日或以前提交一個運用報告,以提高津貼運用的靈活性、效益和協同效應,進一步推展及深化國民教育、家校合作及家長教育,以及減省學校的行政工作。
局方表示,參加計劃的幼稚園按校本發展需要靈活運用「整合津貼」,不受限於個別津貼的原定獲批款項或餘額。「整合津貼」的適用範疇如下:開展有系統的家長教育課程;設立或優化學校網頁內的「家長園地」專頁,透過公開的平台分享家長教育資訊;設計及推行校本活動,讓兒童認識中華文化及藝術的不同面貌,學習欣賞傳統的美與善,從而培養他們對國家的歸屬感、自豪感和愛國情懷;及舉辦與國民教育相關的校本家長教育課程或親子活動,加深家長對中華文化和國家發展的認識,從而幫助子女培養國民身份認同。
局方強調,學校毋須為原有津貼餘額向教育局提交額外運用報告,惟幼稚園的校董會須監察及確保津貼賬目紀錄正確無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