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碟中畫」羅西尼《弦樂奏鳴曲1-6》多尼采蒂《弦樂四重奏》/《威尼斯聖母感恩堂》
剛過去的十月五日是洛可可時期的威尼斯城景畫大師弗朗西斯科.瓜爾迪誕辰三百一十三周年。作為十八世紀威尼斯「透視風景畫派」最後一位大師,瓜爾迪筆下的水城風光既有前輩卡納萊托叔侄的寫實精細,也有未來影響透納和印象派的朦朧氛圍,可謂西方寫實風景從具象到印象的承上啟下之人。本周應景地推薦一張以瓜爾迪威尼斯城景畫《威尼斯聖母感恩堂》為封套的唱片。這張由DECCA唱片公司於一九八四年灌錄並發行的雙黑膠唱片,收錄了兩位意大利作曲家的弦樂作品──賈科莫.羅西尼《弦樂奏鳴曲1-6號》和加塔諾.多尼采蒂《弦樂四重奏》。兩套作品均由內維爾.馬里納爵士攜手英國田野裏的聖馬丁樂團聯袂演繹。
作為威尼斯的地標建築之一,聖母感恩堂曾多次出現在卡納萊托叔侄和瓜爾迪的城景畫中。有別於很多呈現威尼斯寬闊運河的全景畫作品,瓜爾迪此作選擇了聚焦式的取景──將聖母感恩堂作為畫中的唯一主角。這座由建築師巴爾達薩雷.隆戈納操刀設計的傑作,感恩堂的穹頂設計頗有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米開朗基羅穹頂的遺風,而其環繞在穹頂一圈的獨特卷軸型圓形扶墩更是讓這棟建築充滿了曲線的優雅。相較於卡納萊托筆下理想化的藍天白雲背景,瓜爾迪更試圖記錄瀰漫着水汽的朦朧水城。宏偉的感恩堂居中而置,前景是運河上行駛的貨船和貢多拉,背景晴朗的天空則佔據了近三分之一的畫面(雖在封套上被裁切近半),左上角撒下的日光突出了畫中的明暗對比。所有建築細節則因畫家對空氣透視法的運用而顯得模糊,儘管兩位作曲家和畫家身處同一時代,但他們並無切實交集──瓜爾迪一七九三年去世時,羅西尼尚不滿周歲,而多尼采蒂更是四年後才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