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網上交易透視❶/港女網售舊物 稱被稅局追稅兼罰息

時間:2025-10-15 05:01:46來源:大公报

  左圖:一名Carousell賣家表示,數年前通過平台出售家中舊物,近日被稅務局追收「幾十萬稅款及罰息」。右上圖:港女出示稅務局發出的商業登記罰款通知書。右下圖:經申訴,稅務局豁免商業登記罰款。

  在網上交易平台出售舊物的情況愈趨普遍,不少人將家中的舊衣、舊遊戲等在網上放售。有市民近日在社交平台發帖表示,3年前在網上二手交易平台Carousell出售家中舊物品,半年賺不足一萬元,近日卻突然被稅務局追收「幾十萬稅款及罰息」,並被要求申請商業登記。

  有立法會議員指出,在網上售賣物品需辦理商業登記,但若涉及的收入金額少,可向政府申請豁免繳交商業登記費。至於網售物品是否需要繳稅,就視乎有關物品是否未經使用便轉售等多個因素。有立法會議員認為,市民在網上出售家中舊物無必要進行商業登記;為避免爭議,稅務局應研究調整有關稅務監管政策。\大公報記者 易曉彤

  該名Carousell賣家近日以Threads賬號「amy_lok445」發帖表示,「喺Carousell賣啲屋企唔要嘅舊物:T恤、耳機、舊書,半年賺唔夠一萬蚊」。但近日收到稅務局電郵及信件,直言是稅局收到「舉報」而查她賬,「話我三年前賣舊物嘅幾百蚊都係利潤,要補交幾十萬稅款同罰息!我只係清屋企垃圾,點解變逃稅犯?稅局仲要我申請商業登記。」

  網民質疑稅款額不合理

  有人留言質疑「幾十萬稅款不可能」,事主回應說:「Carousell平台的收付款系統會自動記錄每筆交易的『收益』,完全不考慮賣家購入商品的成本。這種計算方式直接導致稅務局誤認為我有高額利潤,從而追收巨額稅款。」事主其後更新事態發展,稱已整理銀行收支紀錄交給稅務局,局方很快便確認她的商業登記罰款可豁免,但商業登記註銷仍然處理中,「因為呢單案件同我嘅Carousell賬號有關,當局要求我將Carousell賬號刪除以及所有商品下架。」

  大公報記者昨日透過Threads聯繫當事人,詢問是否可了解事件背後原因及最新進展,惟截稿前仍未收到回覆。而她在社交平台稱,「由於我目前本人只有授權XX網採訪,其他媒體嘅報道請大家衡量參考,一切以本人言論為準,避免誤傳。」

  有網民在其帖文留言,展示樓主在社交平台留言稱,「我特意話有10萬稅項(連薪俸稅計)係想吸引大家注意,但如果得幾千蚊,就唔會博到你哋眼球。不過,補繳利得稅係真,唔排除之後仲可能要交更多」,不過昨晚在社交平台上沒顯示該留言。

  市民在Carousell出售物品而被稅務局追稅、要求申請商業登記早有先例。2021年6月,有港媽在討論區發文稱,其12歲女兒突然收到稅務局信件,要為Carousell的買賣戶口補交過去3年總共8250元的商業登記費,她認為不合理。

  事件引發關注,個人在網上賣二手物品,都要進行商業登記及繳稅?會計界議員黃俊碩昨日回應大公報記者查詢時表示,只要存在經營業務的行為,並產生收益,就需進行商業登記,「個人在Carousell上賣東西,理論上都要進行商業登記。」不過,若全年收入少於12萬元,可申請豁免商業登記費用。

  徵稅與否考慮多個因素

  至於是否需繳稅,就要判斷賣家買賣行為的意圖,綜合多種因素而決定。黃俊碩說,如果賣家只是單純出售家裏的二手舊物,一般未必需要繳稅,但亦需考量多個因素,包括物品購買回來後是否未經使用就直接出售、這種售賣行為是否反覆進行、賣家是否通過借貸購買物品再轉售出去賺錢等。黃俊碩坦言,現時有關方面的界限和標準仍然十分模糊,稅務官司中約半數爭議都與此有關。

  立法會議員陳恒鑌向大公報記者表示,市民在網上平台「以物換物」、或進行較低金額的買賣交易,通常無人去查核有否商業登記,而且處理商業登記亦需成本,「如果每個用戶都要監管,流程就會變得非常複雜」,他認為該種情況下,商業登記並非必要。

  陳恒鑌表示,當前市民對電子商務交易稅務規定的認知尚不清晰,建議有關部門研究既符合法例要求,既能方便市民,亦不窒礙二手交易發展的措施,如可參考內地的「行郵稅」做法,設定稅額,當買家在平台出售商品,賣多少錢,或賣何種商品,由平台代收稅款,避免要求賣家進行商業登記等麻煩事。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