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館藏擷英/王珣《伯遠帖》\閒 雅

時間:2025-10-10 05:02:27來源:大公报

  故宮博物院迎來建院百年,「百年守護──從紫禁城到故宮博物院」大展於國慶前夕對公眾開放,展出文物多達二百件(套)。其中,國寶級文物《清明上河圖》、《五牛圖》與《伯遠帖》齊聚午門正殿展廳,這三件重磅藏品的同台展出,成就了一段國寶匯聚、古物重光的佳話。

  眾多展品中,《伯遠帖》(局部,附圖)尤為引人注目。它與《快雪時晴帖》、《中秋帖》並稱為「三希帖」,更被譽為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首。

  《伯遠帖》是東晉書法家王珣的行書作品,現藏於故宮博物院。此帖為王珣寫給親友伯遠的信札,全文僅四十七字。王珣出身東晉名門,祖父王導為東晉初年著名宰相,他本人則是「書聖」王羲之的遠房侄子,家學淵源深厚。

  此帖全篇行筆自然流暢,俊麗秀雅,是行書早期的典範之作。學術界一致認為,《伯遠帖》是現存唯一公認的東晉名家法書真跡。與唐代摹本的王羲之作品不同,《伯遠帖》是晉人墨跡中唯一帶有作者名款的真跡。此帖歷代流傳有序,書上可見宋宣和內府、明董其昌、清安岐等名家收藏印記。清乾隆皇帝得此帖後,與《快雪時晴帖》、《中秋帖》一同珍藏於養心殿西暖閣,並親題「三希堂」匾額,從此「三希」之名流傳於世。

  《伯遠帖》的流傳過程頗為曲折。清代滅亡後,該帖藏於敬懿皇貴妃所居壽康宮。溥儀被逐出宮時,皇貴妃將《伯遠帖》帶出宮外,其後流散民間。一九四九年,《伯遠帖》被帶到香港,抵押給一家銀行。一九五一年,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批示下,政府以重金購回,使這件國寶重歸故宮博物院收藏。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