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與時並進/有機農場轉型新方向

時間:2025-10-12 05:01:40來源:大公报

  圖:都市農場採用室內種植系統,進行多層耕作。

  有學者早前提出,礙於惡劣天氣及香港北部發展回收大量土地,香港有認證的有機農場數量正逐步減少,從2016年達到最高峰的149個,到去年尾的121個,香港有機農業發展正受挑戰。有立法會議員認為,都市農業的概念有機會幫助傳統有機農場轉型,又期望未來有機農場能夠在舊區已較少人使用的街市發展,活化社區。

  香港生物學家、生物資源與農業研究所所長黃煥忠曾於今年初表示,2016年特區政府設立可持續農業發展基金和建立農業園,亦提出農業優先區,一系列新農業政策,為香港農業打了一支強心針,同年認證的農場達到149個。然而到2024年底,只有121個認證農場,持續下跌18%。

  黃煥忠認為,這主要是因為疫情後的市場疲憊,加上氣候變化影響收成,及北都的發展回收了不少農地。去年就有16個獲認證有機農場退出認證系統,其中31%是因收地而退出。他認為保住農業人才,是發展香港有機農業非常重要的一環。

  舊區街市適合發展

  政府在2023年公布的《漁農業可持續發展藍圖》提出,目標在15年內,蔬菜年產量增加四倍,達至約6萬公噸。政府希望透過推動都市農業,發展一個新產業,期望15年後都市農業的產量能佔本地蔬菜產量不少於一成。

  關注本地農業發展的立法會議員陳凱欣昨日接受《大公報》訪問時表示,都市農業僅需要小小一片地,便能夠發展,而且能以較低的價格,為社區帶來新鮮而乾淨的有機水耕菜。她指出,與傳統的有機農場相比,都市農業既能避免天災,也能以科技來減省成本,起動成本亦較以往低了不少,相信未來能夠成為香港農業發展的新方向。她認為,都市農業的發展不應只在新市鎮發展,舊區同樣適合考慮,例如部分空置率較高的舊街市,同樣值得善用,在街市樓上耕作、樓下加工或烹調,再由街坊即場選購或享用。\大公報記者 伍軒沛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