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彩虹迴旋處連接龍翔道、太子道東、新清水灣道及彩虹道等多條幹道,是九龍東主要交通樞紐之一。四線交集,導致行車效率大減。左下圖:牛池灣公共交通總站夜間有大量小巴停泊。右下圖:政府將分階段把巴士及小巴站遷往牛池灣公共交通總站(箭嘴示)及清水灣道35號「綜合發展區」外的新停車灣。
九龍東心臟地帶的彩虹迴旋處與新清水灣道一帶,四線交集,交通繁忙,是居民常常抱怨的20年「塞車黑點」。
彩虹邨重建計劃展開,成為改善彩虹交匯處塞車的契機,當局將擴闊道路建巴士停車灣,使西行車流更暢順,預計可以紓緩上址交通。\大公報記者 麥晉瑋、蘇荣(文) 盧剛昌(圖、視頻)
彩虹迴旋處連接龍翔道、太子道東、新清水灣道及彩虹道等多條幹道,是九龍東主要交通樞紐之一。四向車流於此頻繁匯聚,影響行車效率。新清水灣道近牛池灣街市的路段更經常受巴士及小巴上落客影響,出現塞車情況。
早上及傍晚繁忙時段,車龍從太子道東一路延伸至牛池灣街市,甚至回堵至彩雲邨外。對駕駛者而言,這條短短數百米的道路,卻往往成為每日最漫長的一段路程。
不過,沿新清水灣道到西貢方向,途經的牛池灣公共交通總站(近彩雲聖若瑟小學前)卻像一個「荒廢」的空地,平常不會有小巴及巴士上落客,只有在晚間會有大量小巴停泊,有居民便建議可以將小巴及巴士站改到這位置,減低近牛池灣街市路段因小巴及巴士上落客導致阻塞的情況。
附近居民李先生表示,近牛池灣街市的路段經常有有校巴、小巴、又有家長車,全部搶位上落客,也有的士在車縫中穿插,存在安全隱患,這路段經常有交通意外,左邊線已有巴士及小巴阻擋,轉線時又經常會有危險,即使鄰近港鐵站的位置也有相同的情況,早已被駕駛人士視為交通黑點。他建議「將小巴及巴士上落客的位置改到彩雲聖若瑟小學前的公共交通總站,應可減少堵塞問題。」
多年來因工作需要,經常開車經過以上路段的張先生也表示,小巴及巴士上落客堵塞新清水灣道路段的問題,已持續了20年,而且經常因有車轉線導致交通意外。
全港車流最密集路段之一
《大公報》向運輸署查詢,署方回覆指,數據顯示清水灣道介乎龍翔道與新清水灣道的早、晚繁忙時段車流量約達每小時2800至3500架次,屬全港車流最密集的路段之一。政府近年已分階段推展交通改善措施,為改善清水灣道(西行方向)近彩虹交匯處的擠塞情況,政府早前已把港鐵彩虹站A2出口外的小巴站遷往坪石邨新設停車位置,減低因乘客頻繁上落造成的阻塞;同時計劃延長新清水灣道近聖言中學(彩興苑外)的巴士停車灣,工程預計於年內展開,以增加巴士上落客位置,使西行車流更暢順。
此外,為紓緩牛池灣街市一段清水灣道的車流壓力,政府將分階段把該處巴士及小巴站遷往牛池灣公共交通總站(近彩雲聖若瑟小學)及清水灣道35號「綜合發展區」外的新停車灣,預計2028年完成。
屋邨界線後移騰出用地
不少居民也期望,政府能把交通改善方案納入彩虹邨重建計劃。黃大仙區議會議員雷啟蓮表示,彩虹交匯處的擠塞情況已存在多年,去年彩虹邨重建計劃已正式推出,希望政府能善用重建的契機改善彩虹交匯處的交通問題。
據了解,房委會在彩虹邨重建計劃中,將重新安排樓宇的布局,分三期把屋邨的界線後移,騰出部分現時彩虹邨用地,以配合政府進行道路改善工程。
房委會更特意將丹鳳樓納入第1期清拆,期望盡快提供毗鄰彩虹交匯處的土地,讓相關政府部門進行道路擴闊工程,增加行車線改善車流,亦可加建巴士停車灣,避免巴士佔用行車道等候上落客,改善彩虹交匯處的交通。此外,政府正研究打通新清水灣道近聖若瑟英文中學至彩興路的連接道路,以及將彩興里至清水灣道的一段新清水灣道由兩線擴闊至三線,以增加容車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