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郭如佳報道:政府於最新發表的2025年施政報告中,提出設立超過一億元專項基金,積極支援本地大學開展航天科技研究。香港中文大學(中大)近日獲「創新及科技支援計劃特別徵集(航天科技)」撥款1899萬港元,專門用作推動其碳衛星研究項目。該項目將應用於監測全球及重點區域的溫室氣體濃度,尤其關注二氧化碳及甲烷含量,為全球氣候監測及可持續發展領域作出貢獻。
中大的研究項目名為「集成碳衛星遙感與建模的高精度溫室氣體監測與源識別系統研究」,旨在推動新一代碳衛星遙感與化學模擬技術發展,藉此提升全球及區域溫室氣體監測的準確度及解析度,並整合衛星數據、人工智能及地面觀測技術,為追蹤碳排放源提供科學依據。
項目統籌人中大太空與地球信息科學研究所所長兼卓敏地理與資源管理學教授關美寶表示:「很高興獲得政府大力支持航天科技研發。中大一直致力相關工作,是次撥款將推動香港衛星環境研究走向前沿。憑藉高效能衛星數據中心的建設,將為氣候行動、城市創新及災害應對奠定科研基礎,同時推動香港邁向全球可持續發展。」
團隊成員、中大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副教授馬培峰指:「本項研究結合先進衛星遙感技術、模擬模型及人工智能,能夠提供精準及具實用性的溫室氣體排放數據,不僅拓寬科學認知,更有助香港及全球制定和規劃相關政策。」
此研究由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及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跨學科合作。團隊成員、中大工程學院助理院長(研究)任偉教授指出,已成功將中大自主研發的激光光譜技術,應用於高精度二氧化碳及甲烷地面觀測,並融合創新走航監測車,實現溫室氣體的動態監測及精準溯源。
研究團隊亦期望於香港建立首個符合國家和國際科研標準的衛星數據中心,支援碳中和、智慧城市建設、自然災害監測及可持續發展等領域研究及決策。相關設施將彌補香港在數據與基礎設施上的不足,為科研人員、政策制定者及業界提供高質素衛星數據,進一步鞏固香港在全球氣候及衛星科學領域的領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