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新聞故事/鄭鎮炎:紅軍長征為國為民 激勵港人奮進前行

時間:2025-09-13 05:01:27來源:大公报

  左圖:四川阿壩若爾蓋草原由昔日的死亡之地,變成如今的生態保護區,令鄭鎮炎感受到祖國全力發展的強大力量。右圖:鄭鎮炎在臘子口戰役紀念館前,與紅軍雕像合照。

  「每天寫日記,是對當天行程的總結,更是對歷史的敬畏。」280多天來,無論徒步多累,重走長征路的鄭鎮炎都會在睡前完成一篇長征日記,日記分為三部分:當日見聞、每日金句與長征記事,細緻記錄沿途的山川風光、人文故事;摘錄勵志語句激勵自己堅持前行;結合參觀紀念館的史料,撰寫長征歷史片段……

  每篇日記都是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我會認真拍攝紀念館的每一份資料,晚上整理成文,既是對自己的鞭策,也是對歷史的銘記。」他期望為國為民的長征精神激勵香港同胞奮進前行,為國家繁榮貢獻更大力量。\大公報記者 龔學青、盛德文

  「沒有長征,就沒有新中國」

  「每天在朋友圈發一段文字,讓大家看到就知道我平安,也能跟着了解長征路上的故事。」鄭鎮炎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更多香港同胞了解長征歷史:「很多香港年輕人對長征了解不多,我想用自己的經歷告訴他們,長征是中國革命史上的偉大奇跡;沒有長征,就沒有新中國;沒有革命先輩的犧牲,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他坦言,香港在發展過程中會面臨各種挑戰,而長征中紅軍戰士不怕犧牲、堅毅不拔的精神,正是激勵香港人面對困難時勇敢拚搏的強大正能量。

  身為香港資深媒體人,鄭鎮炎還特別關注到長征與香港的特殊關聯。他提到,毛澤東當年帶領紅軍來到哈達鋪時,正是通過《大公報》的報道,了解到劉志丹、徐海東在陝北的根據地情況,從而堅定了北上的戰略方向。「這充分體現了媒體的重要性,在關鍵歷史節點,一篇報道能影響戰略決策。」他感慨道,媒體不僅是資訊的傳遞者,更是時代的記錄者和推動者,這份責任與使命,值得每一位媒體人堅守。

  感悟祖國從苦難走向輝煌

  對於香港與長征精神的聯繫,鄭鎮炎有着深刻的思考。他希望通過自己的經歷,讓香港同胞更深入地了解中國近代史:「長征是中國共產黨發展壯大的關鍵轉折點,從江西于都出發時的8.6萬人,到抵達陝西吳起鎮時僅餘7000多人,正是這支部隊,歷經多年奮鬥建立了新中國。飛越大渡河、過草地等艱難險阻,多不勝數,稍有差池,紅軍的命運便會改寫,而中國共產黨能在困境中崛起,以少勝多,足以證明其強大的生命力和堅定的信念。」鄭鎮炎堅信,香港同胞了解這段歷史,能更清晰地認識國家發展的不容易,增強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感。他期望香港同胞能從長征精神中汲取養分,在新時代的發展浪潮中,攜手共進、奮進前行,為國家繁榮貢獻更大力量。

  如今,鄭鎮炎的長征之旅已近尾聲,預計一個月多後便會抵達終點陝西延安的吳起鎮。回望兩百多個日夜的風雨征程,他感慨地說:「此行最大的收穫,是精神世界的成長與豐收。走在長征路上,每天都在與歷史對話,每一步都讓我更深刻地讀懂祖國從苦難走向輝煌的艱辛,也讓我對生活、對世界多了一份熱忱與好奇──更願意去學習新知、去丈量山河、去關注社會與國家的發展。」身體上的變化也顯而易見,鄭鎮炎變得更強健,意志力更堅定,「以前覺得困難的事,現在都敢去嘗試了。」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