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北都大學教育城其中一個選址是牛潭尾。\大公報記者凱楊攝
【大公報訊】記者吳俊宏報道:為破解北部都會區發展緩慢的困局,立法會議員江玉歡、陳月明、周文港聯同大灣區發展基金會研究團隊,經過三個多月調研,於昨日發表《市場主導、體制創新:提速提效發展北部都會區對策研究報告》,提出多項建議,包括成立具法定權力的「北都開發局」,並制訂相關的《北部開發局條例》;又建議重點招攬兩至三個大型企業或極有潛力的初創企業率先在北都設廠,樹立標桿式效應。
報告指出,北部都會區發展涉及多個政策局與部門,現行行政架構權責分散、程序繁複,導致效率不彰。儘管政府已設「北部都會區統籌辦事處」,但其缺乏獨立法定地位與執行權力,難以統合跨部門協作,也無法有效招商引資,令投資者卻步。
陳月明表示,鑒於北都幅員遼闊,其發展過程涉及到規劃、地政、環境、金融、創科、教育等多個部門,行政架構堆疊下導致項目流程繁複,暫未能應對北都發展的迫切性。特區政府已推出「原址換地」和「片區開發」等多元開發模式,陳月明認為,政府還應通過體制創新,創造更為市場化的開發模式。
江玉歡亦指出,北部都會區發展亟需體制創新。她建議政府參考國際經驗,以市場化模式推動發展,賦予市場更大主導權。報告中特別提議劃撥新界北新市鎮內206公頃「優先發展區」作為試點,由新成立的「北都開發局」以企業化模式運作,並透過與私人企業成立合資公司(股權比例可參考55%私人:45%開發局),可充分發揮私人財團的營運經驗和市場觸覺,提升行政效率,加快建設步伐。
倡市場主導 體制創新
江玉歡援引國際案例,包括菲律賓「基地轉換與發展管理局」(BCDA)及新加坡「裕廊集團」(JTC),說明法定機構在突破傳統行政程序的約束,加速開發上的成效。她指出,BCDA成功開發博尼法西奧環球城(BGC),僅三年即有項目落成,吸引國際企業進駐,為馬尼拉注入經濟活力。
周文港表示,報告提出「企業化、少束縛、有標杆、夠靈活、多支持」五項策略,建議「北都開發局」董事局由行政長官委任,向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負責,並制訂專屬條例賦予其土地與財政權力。同時,應優先發展「北都大學城」,發揮教育產業的集聚效益,建立國際聲譽及「打響頭炮」。
此外,報告建議引入「換地權益書」或「房票」等補償機制,減輕政府財政壓力與收地爭議;推出「招商引資」政策包吸引大型企業落戶;研究建設纜車系統加強香園圍口岸與沙頭角之間的連接,帶動北都東部人流與經濟活動。
周文港總結說,只有市場主導、體制創新、有勇有謀的方式和新措施,方能令北都宏願轉換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