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青山醫院臨床心理學家透過「重建睡眠好習慣」課程小組,為失眠求診者進行認知行為治療。
【大公報訊】記者王亞毛報道:現代生活壓力令不少港人產生失眠問題,衞生署調查,本港48%近半數市民有失眠症狀。專家指出,不少人有睡眠認識誤區,包括誤認為早上床就能應對失眠、必須睡足八小時等。青山醫院早前舉辦認知行為治療課程,通過科學規劃睡眠時間、培養正確的睡眠習慣等方法改善病人失眠,不少失眠人士學習到若入睡困難可先離開床,調整入睡時間,失眠情況均有好轉。
改變在床上玩手機習慣
青山醫院臨床心理學家張嬋玲表示,香港失眠問題頗為普遍,女性患上失眠的比例比男性高出一倍,長期失眠可能導致情緒惡化,甚至引發自殺念頭。
青山醫院於2022年舉辦課程,幫助屯門精神健康中心患有抑鬱症、焦慮症等精神健康困擾的求診病人,參加「重建睡眠好習慣」課程小組,進行失眠的認知行為治療,包括引導參加者規劃睡眠時長、每周記錄睡眠模式,同時培養助眠習慣,如避免床上使用電子產品、午後不飲咖啡和茶等。活動舉辦至今共340人次參與,參加者的失眠嚴重程度顯著降低。
張嬋玲指出,不少人有睡眠誤區,包括過早上床預留睡眠時長,以為可防止失眠,亦有人白天長時間午睡,影響夜晚睡眠等。她舉例稱,曾有六、七十歲的家庭主婦因擔心失眠,每晚八、九時就上床,但實際凌晨12時才真正入睡,後來她慢慢調整入睡時間,失眠狀況明顯好轉。
患有焦慮症的退休人士阿玉說,曾依賴安眠藥入睡,但效果不佳。她於2022年參加小組,改變了在床上看電視、玩手機的習慣,入睡困難時就暫時離開床,不要強迫自己入睡,現時多數時間能正常入睡,甚至毋須再服用安眠藥。
張嬋玲表示,一般人們需5.5小時的核心睡眠以維持日間正常運作,毋須盲目追求7至8小時的睡眠,部分人需要8至9小時才足夠也是正常時間。對於長期固定夜班工作者,她建議可通過固定睡眠時長、戴太陽鏡減少光線影響、營造黑暗安靜的睡眠環境改善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