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香港還有什麼教育性活動比學校朗誦節更長壽,今年已是第七十七屆了。參加的人數也是眾多的,我所知道的紀錄是十八萬。
參加的學生從幼兒、小學一、二年級到大專,分粵語和普通話組。
誦材包括詩詞、散文、歌詞、宗教作品。有古典也有現代。
作為當代作家,很樂意自己的作品被採用作誦材。因為一下子會有大量讀者仔細研讀作品,他日還有獲獎者優秀的演繹,這是比獲得好書獎更使人愉快的事。
我看到今年的誦材,來自當今港台作者朋友的不算多,包括桂文亞、馬翠蘿、張曉風、麥曉帆、王良和、胡燕青、孫重貴、黃東濤、盧瑋鑾、戴玉明、朱溥生等。
朱溥生就是阿濃,本屆入選三篇。
第一篇是小學一、二年級的詩詞集誦《下雨天》,已經不是第一次獲選,網上有不少得獎人表演,也有老師的示範。
第二篇是小學一、二年級普通話男子組散文獨誦《好吃的》(節錄)。
第三篇是小學五、六年級粵語散文集誦《秋葉,流水》(節錄)。選自我的散文集《痴心留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