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嶺大研發環保塑膠 29天內自然降解

時間:2025-09-03 05:01:35來源:大公报

  圖:團隊研發的「新型物料」(圖中右邊匙羹)以源自天然植物基因的分子結構設計而成。實驗結果顯示,當它與圖中左邊以聚乙烯製成的匙羹一同埋入土壤中,「新型物料」可在最短29天內完成降解。

  香港於2023年棄置的塑膠購物袋數量達37.2億個,相等於平均每日丟棄逾1000萬個。為減低塑膠污染,促進環境可持續發展,嶺南大學(嶺大)跨學科學院的學者及其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出一種嶄新的環保生物塑膠物料,相比於需數百年才能分解的傳統塑料,新塑料可於最短29天之內自然降解為水和二氧化碳等無害物質,為全球減緩塑膠污染提供可行的解決方案。有關論文《可循環再造的生物塑膠材料》近日已於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通訊》發表。\大公報記者 郭如佳

  研究團隊包括嶺大跨學科學院院長及跨學科講座教授陳曦教授,以及跨學科學院助理教授柯宇杰教授(論文第一作者),他們聯同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以色列希伯來大學、新加坡科技研究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新加坡科技與設計大學等專家學者,聯合開發一種新型環保生物塑膠可降解、可循環再造,採用多醣及源自天然植物和生物廢棄物的基因分子結構設計而成。與一般塑膠的耐用性相若,新型環保生物塑膠除了防水,亦可加工製成堅固的膠片或膠粒。

  遇油及酒精不會溶解

  團隊在模擬真實環境的實驗中發現,以新型環保生物塑膠製成的匙羹,與全球普及使用的「聚乙烯」(Polyethylene, PE)製成的傳統塑膠匙羹,一同埋在常溫環境下的土壤中,新型環保生物塑膠匙羹可在最短29天內自然完成降解,並完全消失,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過程由土壤中的天然微生物推動。相比之下,傳統塑膠匙羹並沒有分解,維持原狀。測試亦證實,新型環保塑膠的基因分子結構具生物相容性,在特定條件下可被水溶解,回收後亦能循環再製成新的塑膠;而遇到一般油、酒精或清潔劑等常見的有機溶劑時,仍能保持一定穩定性,不會輕易溶解,以確保其使用的安全性。

  「微塑膠」殘留量極低

  此外,新型環保塑膠物料具有「自我修復」功能,實驗證實,若物料表面遇到輕微破損,只要於常溫下在裂縫或刮痕加入少量水,其化學結構能夠重新結合,恢復原來的分子結構及承載能力,過程中不需要額外加熱或經化學處理。對比現時市面流通的「可降解生物塑膠」,例如聚乳酸(PLA)需要在工業級環境才能降解,而且降解後的混合物亦不適宜成為再生原料製成新塑膠袋,團隊研發的新物料真正做到循環再用。

  研究團隊指出,這種物料的另一個重大突破,是其在降解過程中產生的「微塑膠」殘留量極低,在動物實驗中亦證實其體內沒有殘留微塑膠,這意味着新型物料能有效解決目前全球最棘手的環境議題之一是微塑膠污染。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