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陳偉偉表示,勞工及福利局正推行兩個試點計劃,建立照顧者資料庫。
【大公報訊】記者戴靜文報道:為識別高風險照顧者以及早提供支援,勞工及福利局正在推行兩個試點計劃,建立照顧者資料庫。其中一個資料庫已識別逾萬名高風險照顧者,過去個多月,經醫院管理局通報,社會福利署知悉有130名高風險照顧者入院,探訪後確認有兩宗個案的被照顧者需要緊急支援。在沙田、觀塘委託關愛隊探訪公屋住戶的試點計劃,已探訪約3000個隱蔽高風險住戶,下月擴至覆蓋全港公屋。勞福局康復專員陳偉偉接受《大公報》專訪表示,希望透過計劃,讓當局可以「走在悲劇前」,主動接觸高風險照顧者,按需要提供緊急或預防介入措施。
提供緊急介入措施
行政長官在去年施政報告提出要研究建立跨專業、跨機構的照顧者資料庫,以識別高風險個案,及早介入支援。陳偉偉表示,參考過去的一些悲劇,知道社區上有不少長者,需要照顧家中其他長者或殘疾人士,若照顧者因病或意外入院,家裏的親人可能失去照顧。此外,社區上有很多老人家從沒有接受社福服務,當局無從得知他們是否需要支援。
勞福局與社署因此設計了兩個試點計劃。第一個計劃是利用社署和房署的資料,識別出一些高風險的照顧者,現階段已識別約9000名低收入照顧者津貼受助人、約3000名80歲或以上住在公屋互相照顧的雙老家庭長者。若這些高風險照顧者入院,醫管局會通知社署,讓社署派人聯絡入院的照顧者或家裏的被照顧者,按需要提供緊急支援。該計劃於7月中開展,推行首個月,經醫管局通報,社署聯絡了約80名高風險照顧者入院個案,至今已增至130名高風險照顧者,為兩宗個案的被照顧者提供支援服務。
第二個試點計劃是利用房署的獨老、雙老、多老、以老護殘等高風險住戶資料,減去正在接受社署長者支援服務的個案,從而識別出隱蔽高風險住戶。該計劃在沙田、觀塘兩區率先推行,兩區的關愛隊至今已探訪約3000個隱蔽高風險住戶,其中300戶已獲轉介申請合適的社福服務。陳偉偉稱,該試驗計劃將在9月內推廣至全港各區,以識別更多隱蔽高風險住戶。局方打算將來連結更多數據,以識別居住於私樓的個案。
陳偉偉稱,入院通知計劃可發揮緊急支援效果,關愛隊探訪可發揮預防支援效果,兩計劃經與私隱專員公署反覆磋商,敲定具體數據分享方案,一方面符合私隱條例要求,另一方面可讓相關機構有限度分享必須的數據,「令我們可以『走在悲劇前』,主動接觸相關的高風險照顧者,了解他們的情況,按需要提供緊急或預防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