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1945年9月16日,日軍在當時的香港總督府簽署投降書。右圖:羅家大屋是港九大隊的活動基地及交通站,現已改成抗戰紀念館。
1941年12月8日,日軍全面進攻香港,在進行了18天的抵抗後,12月25日,駐港英軍投降,香港淪陷,經歷3年零8個月的黑暗歲月。
「作好應變的準備,一旦戰事發生,立即派部隊進入港九地區,開展敵後游擊戰爭。」1941年12月9日,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在日軍大舉進攻翌日,迅速派出多支精幹隊伍,挺進九龍、新界地區,深入各個村莊,武裝群眾,肅清土匪,組建多個抗日游擊基地,不斷擴大隊伍。
1942年2月3日,以香港子弟為主的港九獨立大隊在新界西貢宣布成立。港九獨立大隊是香港唯一一支自始至終、成建制堅持抗戰的武裝力量:組織「秘密大營救」,組建情報網支援盟軍;隱蔽鬥爭,靈活游擊,直至日本投降……
據不完全統計,港九大隊擊斃日軍100餘名,斃傷漢奸、偽警及間諜等70餘名,俘虜、受降日偽軍600餘名;炸毀日軍飛機一架,繳獲長短槍支550餘支、機槍60餘挺(包括英軍棄械)、炮6門,繳獲敵船至少33艘,擊沉4艘,並繳獲大批彈藥。
日佔期間,港九大隊至少有115名烈士為保衛香港獻出了寶貴的生命。1998年12月28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隆重舉行了「原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陣亡戰士名冊安放儀式」。
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親自將港九大隊犧牲的115名烈士名冊安放在香港大會堂供市民憑弔,並宣布:「港九大隊是香港淪陷時期一支正式的武裝部隊,在保衛香港的戰鬥中作出了重大貢獻。」\大公報記者 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