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抗戰勝利80周年/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電台遺址豎標誌牌 學生代表及東縱後人深情緬懷抗日先烈

時間:2025-05-26 05:01:29來源:大公报

  左圖:遺址標誌牌豎立儀式昨日在烏蛟騰抗日英烈紀念碑園舉行。數十名中學生代表、青年團體代表、東江縱隊後人代表等出席儀式。\大公報記者何嘉駿攝;右圖:電台遺址位於石水澗村,但因戰爭摧毀及歲月流逝,村落早已荒廢,現在只餘一些建築基座。\網上圖片

  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電台遺址標誌牌豎立儀式,昨日在香港新界沙頭角烏蛟騰抗日英烈紀念碑園舉行。中學學生代表、青年團體代表、東江縱隊後人代表等數十人出席儀式,深切緬懷抗日戰爭時期英勇犧牲的革命先烈。

  出席儀式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立法會議員李慧琼表示,銘記歷史是開拓未來的重要依據,通過學習抗戰歷史,可增強青少年的國家認同。李慧琼透露,特區政府正緊密部署一系列活動,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大公報記者 李慧妍(文) 何嘉駿、融媒組(視頻)

  結合愛國教育與歷史傳承

  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電台遺址標誌牌豎立儀式昨日莊嚴舉行,明愛馬鞍山中學、圓玄學院妙法寺內明陳呂重德紀念中學學生,香港湖南青年會、豐年服務中心、香港工商總會青年網絡代表,東江縱隊後人代表及各界人士數十人,抵達烏蛟騰抗日英烈紀念碑園出席活動。奏唱國歌後,全體人員默哀並獻花,以此表達對抗日戰爭中犧牲的革命先烈的深切緬懷。隨後,參加儀式的青年和學生以青春之名莊嚴宣誓:「牢記先烈的豐功偉績,傳承偉大的抗戰精神,青春生生不息,奮鬥永不止步,為祖國和香港的未來,作出最大的貢獻!」

  李慧琼接受採訪時表示,「緬懷先烈意義重大,這不僅是對歷史的尊重,更是對年輕一代愛國情懷的培養。」她指出,通過學習抗戰歷史,年輕人能更深刻地了解國家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歷程,從而增強國民身份認同。此外,她對特區政府在愛國主義教育方面的努力給予肯定,希望未來能推出更多紅色旅遊和研學活動,將愛國教育與歷史記憶傳承相結合。

  村民為游擊隊提供後勤支援

  1941年12月,香港淪陷後,八路軍駐港辦事處的電台撤往東江游擊區,由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接收。1942年2月,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下屬的港九大隊在西貢成立,大隊長蔡國良率隊進駐烏蛟騰村,並將其發展為根據地。1942年4月,總隊電台進駐石水澗村,該處位於烏蛟騰村附近,地處山林,位置偏僻隱蔽且交通比較便利。

  電台當時有工作人員20多人,村民成為港九大隊交通員,經常划船為游擊隊傳送情報、接送人員往來,還承擔採購糧食和日用品等後勤工作,成為抗日游擊隊的重要根據地及通訊樞紐。直到1943年2月,電台撤離石水澗村。

  要珍惜今天的繁榮安定

  抗日烈士李世藩孫女李妙玲:「曾聽家人講述爺爺的抗日故事,他堅決不肯向日軍供出包括今次電台在內的游擊隊據點而壯烈犧牲,我感到非常痛心也非常感動,他的精神讓人無比敬佩。這段歷史對我們家來說意義重大。我爸爸因為當時年紀太小,今日對爺爺的樣貌已經模糊,但我們始終記得這份家族的榮耀。近年來我感受到政府越來越重視這段歷史,立碑紀念,這讓家屬們感到十分欣慰。現在國家強大了,我希望更多人能夠了解這段歷史,珍惜今天的繁榮安定。」

  對先輩的犧牲奉獻感觸更深

  理大大二生黎胤祺:「參與默哀活動後心情十分沉重,對先輩的犧牲與奉獻有了更深的感觸。我此前曾去貴州遊學,參觀了遵義會議會址及當地博物館,對抗戰歷史有了初步認識,也激發了我更深入了解香港烈士英勇事跡的興趣。參與今次活動,我感到更加珍惜如今的和平生活,也希望其他同學能多了解先輩的付出與犧牲,從而更好地理解和傳承這段重要的歷史。」

  參觀紀念館認識抗戰歷史

  中四生陳奕杭:「以前對抗戰歷史了解不多,但後來隨學校遊學團參觀北京的抗日紀念館,對館內的一個玻璃台階印象深刻,下面展示着抗戰時期戰士們使用的槍支、頭盔和背包等物品。我感受到一種不可名狀的壯觀和震撼。參觀結束後看到一些軍人在紀念館內獻花,這一場景令人感動,令我深刻感受到前人為保家衛國所付出的努力和犧牲。今次來烏蛟騰默哀及獻花,不僅是對先輩的尊重,也能讓自己和朋友更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大公報記者 李慧妍(文)何嘉駿(圖)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