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逾半世紀的尖沙咀海運戲院將於6月2日結束營業,這是繼位於康山的康怡戲院後,一星期內第二間戲院宣布結束營業,亦是今年第4間結業的戲院。
近年,香港多間戲院結業,原因涉及經濟大氣候及娛樂模式改變。不少人指出近年電影質素參差,本地電影製作固然陷於低潮,外國大片亦未必可以吸引觀眾購票入場;而不能忽視的是互聯網高速發展,網上串流平台技術日趨成熟,改變了市民觀影習慣,在家看電影省車錢省票價省時間。一家大小入電影院看電影,隨時要花五、六百元,再加上零食及吃飯,千元消費少不了,即使是電影愛好者,也抱怨電影票價高昂,但戲院減價又難以維持經營皮費。
入場人數銳減,租金成本上升,各種因素造成惡性循環,並非一日之寒,當然不是一年一度的「全港戲院日」可以解決這些結構性問題。然而當日劃一30元票價下,全日有19萬4千多人次入場,入座率達83%,數字不會騙人,票價是影響觀眾入場的重要因素。「全港戲院日」是政府「補差價」方式資助,長貧難顧,戲院業須盡快處理好業主、院商、觀眾三角關係,找出平衡點,才能解開行業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