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改頭換面/每半年搬舖 尋找新獵物

時間:2024-12-03 05:01:36來源:大公报

  有地區人士指出,類似的保健產品講座商舖,一般以短期租約形式運作,只計算深水埗區,疫後出現兩至三間,「成功騙了一班長者之後,運作幾個月後就關門,再去另一個臨時場改頭換面,又再繼續經營!」

  九龍城區議員林博表示,區內不乏該類商舖,一般以短租形式開設會場舉辦講座,隨後半年轉移一次地址,行蹤神秘,過往讓義工入場了解內部情況,結果義工也遭人「洗腦」購物。

  他表示,曾經協助求助者,去信向該類店舖尋求退款,最終不得要領。他也曾經聯絡有關機構或部門跟進,但該類店舖總能夠因牌照齊全、避開條例紅線,全身而退。他估計,區內已有逾千名長者曾經參加健康講座,部分居民甚至「豪擲」10萬元買保健產品,至今已收到10餘宗相關求助,不過他相信,仍然有不少長者雖然自覺受騙,礙於面子不敢求助。

  林博認為,有關情況並不理想,建議政府應對保健品、保健儀器等行業立法進行規管,要求商戶列明成分、副作用等信息,並需經政府部門驗證取得許可方可經營。

  深水埗區議員何坤洲表示,保健產品講座營運者看準深水埗基層及長者較多,每次以提供優惠或致送禮物作招徠,「有關保健產品經過『洗腦式』推銷或誇大功效後,往往比市面同類產品賣貴幾倍甚至十倍,但整個銷售過程,未必有威逼成分,所以要成功指控經營者獲得退款,往往非常困難!」

  他建議,警方繼續加強宣傳,提醒長者慎防類似的「洗腦式」銷售手法,政府相關部門可以研究,修訂《商品說明條例》或不良營商手法內容,配合卧底喬裝「放蛇」行動,加強打擊無良商戶,保障市民消費權益,避免更多人受害。\大公報記者 石三原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