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推動知識產權商業化 多行業受惠

時間:2024-08-11 05:01:33來源:大公报

  圖:一眾嘉賓分享如何啟發青年人的創意思維及推動創新發展。

  【大公報訊】記者陸九如報道:第二節專題論壇以「啟發青年創意 共建可持續未來」為題,探討文化創意產業蘊含的新機遇,並思考如何啟發青年人的創意思維及推動創新發展。新世界發展行政總裁鄭志剛表示,本港可成為知識產權的孵化器,並建議創立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建立文化經濟生態系統。

  鄭志剛表示,香港是藝術文化中心,也是知識產權的孵化器,指不同地方的創意都可以成為知識產權,並將其商品化。他形容本港擁有很優越的條件,成為知識產權的樞紐,因香港擁有很堅實的普通法制度、法律及稅收制度,提供良好的孵化氣氛,讓事業和意念能夠成功。

  他提及作為同場演講嘉賓的任哲,今年3月在港進行的「俠之大者──金庸百年誕辰紀念」展覽,以及正在尖沙咀K11舉行的多啦A夢展。他認為這樣的知識產權展覽非常成功,不但吸引到很多人流及關注,對經濟亦有好處。至於如何提升社會氣氛,他認為要不斷更新改善,包括售票、餐飲等,更指尖沙咀的酒店入住率同樣受相關展覽影響。

  鄭志剛強調,本港需要良好的知識產權商業化模式,以獲得更多營利,並讓模式可持續,他認為當本港孵化越來越多知識產權,需確保該系統可幫助青年,讓社會上不同界別,如零售商、發展商或製作公司等能夠受益。他更指,可持續的商業模式應可不斷重複並在每年重新集資,建立文化經濟生態系統,甚至是文化旅遊經濟。

  雕塑家任哲表示,整個時代正從物質消費轉為精神消費,產業亦開始由原來以物質為主,創新成為更具思維、感知的行業。他希望為青年帶來從藝術角度感悟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指文化藝術行業非常具有魅力,期望青年可將創意放在自身感興趣的事上,更多年輕人可投身到文化周邊的產業中,為中國文化傳播盡一份綿薄之力。

  MAD建築事務所合夥人早野洋介則認為,香港有很多具啟發、靈感建築,如太平山山頂。他更指香港本身有很豐富的文化,希望將來可以文化和歷史融合於建築方法中。

  FAC藝術文化基金會創始人潘雅德表示,藝術傳播是很有意義的,香港是一個很有創意,有很多機會,亦很包容的城市,他期望香港將來能夠推動藝術孵化器的搭建,引導多元文化的融合和藝術品的發展。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