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建設香港/保育舊邨 傳承上一代打拚精神

時間:2023-12-27 04:02:26來源:大公报

  圖:彩虹邨即將重建,當局承諾會盡量將老邨的特色吸納到重建計劃內。

  近年社會保育意識增強,房屋署規劃與重建公屋時,也愈趨重視保育,由上世紀90年代將美利樓完整保留及搬遷,到2000年代石硤尾邨重建時將美荷樓改建和活化,再到蘇屋邨重建過程的大量保育工作,留下「蘇屋八寶」。有建築師表示,保育是一種可持續發展,其價值在於文化傳承及生活故事延續,讓下一代共享以前或現有的資源。

  美利樓屬香港最早期的西式建築,在1982年拆卸,政府將建築物完整保留及搬遷,分拆出來的超過3000件建築物料,分別編上了號碼,儲存於大潭水塘附近的政府倉庫,其後房屋委員會在發展赤柱馬坑邨時,將之一併重建。

  衞翠芷表示,美利樓的重建可見政府很早就進行保育工作,但當時的保育意識和知識並不強,覺得保留到一個建築已經很好,現在回顧,保育手法有改善空間。而在發展馬坑邨時,房屋署亦有意識地將原有的小溪和樹木保留。

  為原有建築物注入新生命

  石硤尾邨美荷樓保存並活化成為附設公屋博物館的青年旅舍,體現了房屋署在公屋重建中有意識地考慮保育。房委會1990年決定重建部分石硤尾邨,把殘舊和不合時宜的大廈拆卸,只保留其中一幢──美荷樓。該樓是首八幢於1954年興建的「第一型」徙置大廈之一,已被古物諮詢委員會列為歷史建築,反映其在香港公共房屋發展史中的重要性。

  直至2009年蘇屋邨開始清拆重建,房屋署大量保留了有特色的原有建築物和構件,並注入新生命,包括小白屋、壁畫亭和燕子亭、前蘇屋邨的金漆牌坊等,成為「蘇屋八寶」。房屋署還保留及修復前楓林樓地下及一樓部分地方,作展覽屋邨舊物用途。蘇屋邨原居民兼參與蘇屋邨重建項目的房屋署前助理署長(發展及建築處)陸光偉稱,舊屋邨是香港的縮影,它見證了上一代人如何努力地建設香港,達至現今的繁榮,蘇屋邨重建的保育工作可讓新居民感受昔日蘇屋邨生活的點滴,以及上一代港人的打拚精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