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天文台引入AI預警颱風 優化雨量預報

時間:2023-11-09 04:02:27來源:大公报

  【大公報訊】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表示,大眾對天氣預報服務的期望不斷提高。天文台在10月引入華為的「盤古電腦模式」颱風預警,並會持續引入新儀器、新技術,例如明年在大帽山設置更先進的新雷達儀器,並積極與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中預報技術水平先進的成員交流,確保整體服務水平與時並進。

  謝展寰昨日在立法會會議回答議員提問時表示,天文台近年應用人工智能,優化雨量臨近預報系統。該系統一般可在降雨量到達發出暴雨警告指標前十至數十分鐘發出提示。然而,暴雨發展極具隨機性,短時間內可以有很大變化,因此預測暴雨是全球科學界的一大挑戰。

  颱風預警方面,謝展寰表示,天文台已於年中試行人工智能天氣預測模式,提供風向、風速、氣溫和海平面氣壓預報,供製作九天天氣預報或熱帶氣旋路徑預測參考之用,並在10月於天文台網站推出盤古電腦模式天氣預測圖,讓用戶更加了解未來天氣變化。他指出,人工智能在颱風預警的應用仍處初步階段,需累積更多數據,方可確認是否有助提升預報效果。

  謝展寰:不能輕用緊急警示系統

  就有議員關注,當出現暴雨等極端天氣時,天文台會否透過緊急警示系統提醒公眾。謝展寰稱,天文台現已有多個渠道發放資訊,包括電台、電視、手機應用程式等,屬有效做法,如當出現特大地震、海嘯等,並非一般天氣情況,可能才會使用緊急警示系統。

  另外,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在立法會書面回覆議員提問表示,受颱風及暴雨等惡劣天氣影響,今年截至上月底,有4790棵樹木倒塌或嚴重折斷,超過去年全年的1320棵,並且是2019年至今五年來,錄得最高的數字。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