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新聞追蹤/找換店跨境匯款 多人遭凍結賬戶

時間:2023-11-04 04:02:21來源:大公报

  圖:工聯會表示,今年首九個月內接獲逾60宗涉及找換店匯款致戶口凍結的求助,每宗涉款數千至數十萬元不等。

  隨着愈來愈多港人返回內地購房置業、升學及養老,大額資金跨境匯款變得普遍。有港人透過本地找換店,匯款25萬港元到內地,內地銀行賬戶收款後一個月,赫然發現賬戶被凍結,懷疑與找換店的內地賬戶涉嫌詐騙有關,求助者戶口至今未解凍。

  工聯會表示,今年首九個月內,累計接獲逾60宗涉及找換店匯款致戶口凍結的求助,每宗涉款數千至數十萬元不等。工聯會提醒市民應透過銀行進行跨境大額匯款,避免因小失大,並促請逐步優化港人跨境匯款機制。\大公報記者 劉碩源(文、圖)

  葉先生於今年2月底,在太子一間找換店向自己的內地銀行賬戶匯款25萬港元,打算用於中山居所裝修及購置傢俬。3月初資金到賬,奇怪的是轉賬相關款項的戶口屬於一位唐姓人士,而非找換店的名字,但因資金分毫不差,葉先生沒有多想。

  葉先生說,找換店當時曾以WhatsApp傳訊息給他,提示他款項到賬後要盡快提走,他當時感覺可疑,「錢放在銀行最安全,為何要我盡快提走?我心理上覺得很光明正大、很正路,在香港沒有犯法。」至3月下旬,他收到銀行通知,其賬戶被湖南公安凍結六個月,他向公安了解到,向其戶口轉賬的賬戶涉嫌詐騙,導致其戶口被列為關聯賬戶。他於4月到湖南公安派出所備案,銀行賬戶至今未解凍。

  海關:若涉違反條例會執法

  葉先生稱,曾向海關與消費者委員會求助。在消委會調停下,找換店稱,「除非能證明因為唐姓人士的轉賬導致凍結賬戶,否則不會跟進葉先生的個案。」據葉先生了解,內地公安正以刑事案件的性質跟進此事,不會提供任何證明,令其索償進度停滯不前。他正考慮在本港透過民事訴訟的方式追討金額。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黃國表示,工聯會內地諮詢服務中心在今年首9個月,共接獲64宗關於本港找換店匯款導致內地銀行戶口被凍結的查詢求助。他說,市民因匯率較高等原因,通過本港找換店匯款。找換店通常在收款後,通過內地銀行賬戶,轉賬到收款的內地銀行賬戶,但找換店的內地賬戶有機會是涉案賬戶或非法賬戶,可能導致收款賬戶被內地公安部門凍結,甚至沒收匯款。

  海關回覆《大公報》查詢表示,已接獲葉先生的舉報,並會作出跟進。如發現違反《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條例》的情況,會採取適當的執法行動。根據該《條例》任何人欲經營匯款服務,須領有由海關關長發出的牌照。持牌的金錢服務經營者須就每項金錢服務,作盡職審查、核實客戶或實益擁有人的財富來源和資金來源等。違規者除需受到刑事制裁外,還可能要面對紀律及/或行政制裁,例如牌照被暫時吊銷及撤銷。而根據《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指引》,持牌的金錢服務經營者須設有風險為本的政策及程序,在處理匯款交易時,須採取合理措施以保障消費者的利益。

  消委會:應選持牌銀行匯款

  黃國建議市民,應循銀行等合法合規渠道進行跨境匯款,尤其是大額匯款,避免因小失大,招致損失。他亦建議特區政府加強宣傳,讓市民了解更多跨境匯款的正確資訊,提醒市民使用坊間找換店匯款的潛在風險。工聯會促請當局,優化港人跨境匯款機制,例如簡化匯款申報程序、適時調整匯款額度等,並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先行先試。

  葉先生說,在4月、5月期間,於中山和香港的銀行開設了賬戶,發現匯款到內地同一名下的賬戶毋須收取手續費,「打破原先對銀行跨境匯款會收貴手續費的認知」。他說,若早知這訊息便不會透過找換店匯款,承受不必要的風險。

  消費者委員會回覆《大公報》查詢表示,按現時規定,香港居民(身份證持有人)可通過參加人民幣業務的香港持牌銀行,進行匯款至內地同名銀行賬戶,有關匯款只限於個人消費,而每日的最高匯出金額為人民幣八萬元。此外,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是香港銀行個人人民幣業務唯一獲授權的清算行。找換店為香港客戶匯款至內地,應遵守內地的相關法律法規。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