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本港樓宇老化速度加快,樓齡達50年的舊樓數目直逼一萬大關,其中一千幢狀況緊急。
本月內平均三日發生一宗大廈外牆石屎剝落事故,全港有近九千幢樓齡達50年舊樓,屋宇署已識別約一千幢狀況緊急的樓宇,會進場安排維修。舊區重建刻不容緩,政府正在研究短期、長期方案加快市區更新。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表示,市區更新須激發私人市場的潛力,發展局下半年將提交舊樓強拍條例修訂草案,降低強拍門檻,並擬採用非「一刀切」方式訂定最低強拍門檻,例如在已有市區更新策略的地區,亦可採用較低的強拍重建門檻,以便利舊區重建。
市區更新長遠之計,發展局正考慮將交椅洲人工島甚或北部都會區的土地,用於支援市區重建局,並鼓勵私人市場參與舊區重建。\大公報記者 曾敏捷
塌石屎三日一宗 50年舊樓近萬幢
本港樓宇老化速度加快,樓齡達50年的樓宇數目將由2020年的8700幢,增至2030年的13900幢,近期日久失修的舊樓更成為「都市炸彈」。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近日接受《大公報》訪問時形容,市區更新是社會未來需處理的「大環節」,政府正多管齊下支援及鼓勵推動舊區重建,同時會加強執管,要求業主肩負樓宇維修保養的責任。
設辦事處 提供估價協助搬遷
甯漢豪強調,市區更新不能單靠市建局,故政府透過落實不同規劃工具,例如地積比率轉移等方法,鼓勵私營機構參與舊區重建。發展局亦將於今年下半年,提交俗稱「舊樓強拍條例」的《土地(為重新發展而強制售賣)條例》修訂草案,降低強拍門檻,以便利舊區重建。
甯漢豪表示,早前公布的條例框架獲得社會支持,但亦聽到一些關於70年舊樓降至六成業權門檻太低的關注,及希望用「非一刀切」形式處理的意見,政府會思考是否有調整空間,「他們不反對按樓齡降低強拍門檻,但覺得降至六成太低,其實我們周邊城市,低位一般去到六成半,六成確實比較罕見。」
至於有意見認為非只是考慮樓齡降低強拍門檻,亦考慮樓宇所在地區的市區更新策略,例如市建局已完成規劃研究並確認重建意願的地區,能否亦降低門檻,甯漢豪認為建議「有其合理性」。
甯漢豪又提到,修訂後的強拍條例會設立專責辦事處協助小業主,提供估價、法律等專業意見,亦會協助搬遷。
近期有聲音倡議檢討市建局七年樓齡賠償機制,甯漢豪指出,有關倡議的出發點是希望改善市建局現金流,減輕財政壓力,政府現階段無計劃調整七年樓齡賠償機制,但正透過不同措施支援市建局,包括批准市建局將借貸上限由60億元增至250億元、容許市建局項目整合附近政府用地等。
人工島部分土地或支援市區更新
她說,政府考慮利用交椅洲人工島土地,作為支援及鼓勵市建局及私人市場參與市區更新的資源,「到時是將填出來的建屋用地直接交給市建局,或要求他們在上址建屋,做好現時的『樓換樓』計劃……若有私人發展商參與,是當一般普通賣地,抑或要求與市區更新扯上關係……我們現時未有具體想法,社會可以討論唔同嘅可能性。」
交椅洲預期2025年才開始填海,土地供應會否太遲?甯漢豪承認,交椅洲的土地供應會在十年供應期的較後階段,故不排除用北部都會區用地支援舊區更新,「我們一直都說交椅洲可以為市區更新提供土地,因為交椅洲確實與港島及九龍的舊區比較近,但亦不代表我們要排除用新界,特別是北部都會區的建屋土地。」
為加快舊區重建,行政長官李家超在2022年施政報告提出放寬強拍申請門檻,發展局早前提出具體方案,建議樓齡50年或以上、但少於70年的私人樓宇,強拍門檻由原規定的八成業權,降至七成;樓齡70年或以上的樓宇的強拍門檻就降至六成。政府又建議,放寬相連地段申請強拍的要求、精簡強拍制度的法律程序等。
翻查資料,七月份已發生逾十宗大廈失修墮物事故,平均三日一宗,包括前日油麻地廟街一大廈及旺角新興大廈石屎剝落。最新一宗則為昨日葵興華星街華達工業中心B座,高處有石屎鬆脫墮下擊中一輛貨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