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嘴龍屬(屬名:Psittacosaurus)又譯鸚鵡龍,在希臘文意為「鸚鵡蜥蜴」,生存於早白堊紀的亞洲,約1億3000萬年前到1億年前。牠們是一種小型的植食性恐龍,因生有一張酷似鸚鵡的嘴而得名。成年的鸚鵡嘴龍最長可達2米,一般體長在1米左右。
鸚鵡嘴龍是擁有最多種的恐龍,其所有種都是類似瞪羚的二足、草食性恐龍,特徵是上顎高而強壯的喙狀嘴。至少有一個種,尾巴與下背部有鬃毛狀的結構,可能作為視覺展示作用。
鸚鵡嘴龍是已知最完整的恐龍之一,其化石常被發現於中國、蒙古、俄羅斯、泰國等。到目前為止,已發現逾400個個體,包括許多完整骨骸;從幼體到成年體都有,便於研究鸚鵡嘴龍的成長速度。鸚鵡嘴龍大量的化石紀錄,讓牠們成為中亞早白堊紀沉積層中的標準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