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港大工程學院的新技術,以納米級精度列印含有NV色心的納米金剛石。
【大公報訊】實習記者柯穎敏報道:香港大學工程學院機械工程系Ji Tae Kim博士和電機電子工程系褚智勤博士領導的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一種納米級精度的列印方法,以量子水準列印出金剛石納米顆粒中的NV色心。電機電子工程系褚智勤博士表示,該技術將為製造量子訊息處理器和生物傳感器等量子器件,開拓出一條實用且具經濟效益的出路。
為量子器件製造開拓具效益出路
量子材料加工困難,現時不少量子材料只能在極低溫環境進行操作(-150℃/-238℉至絕對零度-273℃/-460℉),由於金剛石(鑽石原石)中的「NV色心」可在室溫操作,是重要的量子材料。
為帶動量子通信等重要新興領域的發展,不少科學家致力於量子技術的研究,現時有好幾種方案,用於處理具有「NV色心」的納米金剛石顆粒,當中包括複雜的「拾取和放置」納米操作方法,可惜效果並不理想。
港大工程學院機械工程系Ji Tae Kim博士和電機電子工程系褚智勤博士領導的研究團隊,通過對含有納米金剛石的亞公升液滴進行電控的分發,直接把「NV色心」放置在通用的基底上,成功開發出一種納米級精度的列印方法,以量子水準列印出金剛石納米顆粒中的「NV色心」。
褚智勤博士表示,現今科研上十分需要一種靈活、精準、成本可控的金剛石顆粒定位方法,而是次研發的新技術正能滿足相關技術要求。他預期,新技術將為製造量子訊息處理器、量子計算器和生物傳感器等量子器件,開拓出一條實用且具經濟效益的出路。
有關研究成果已在學術期刊Advanced Science發表,該發明已申請美國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