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要成為航空醫官或航空醫療護士,需通過空中吊運訓練和救生衣及充氣艇救生訓練等。
醫管局、飛行服務隊及香港急症科醫學院於2000年8月合作推出「航空醫生計劃」,兩年後,護士亦加入飛行醫療課程。該計劃之目的,是在最短時間內趕赴偏遠或難以抵達的意外現場進行救急,以實現將急症室帶上天空的信念。
飛行醫生和飛行護士的職銜,分別為航空醫官和航空醫療護士。醫療課的隊員初時主要來自急症科、及後亦有來自不同專科的醫護人員加入,如深切冶療科、外科、麻醉科、骨科及耳鼻喉科等。
須通過一係列訓練
現時有32名航空醫官及28名航空醫療護士,每逢周五至周一及公眾假期義務當值,並按空缺不定期公開招募,應徵者須通過一係列訓練,包括認識直昇機運作、航空生理學和院前救緩應用,還要接受直昇機安全及求生訓練,如空中吊運訓練和救生衣及充氣艇救生訓練,而在正式入隊後,亦要定期到星加坡接受直昇機水底逃生訓練。
至於沒有航空醫官或護士當值的時間,具備創傷處理知識的飛行服務隊空勤主任,亦可代勞處理一般急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