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兩年飽受暴疫夾擊,開業36年、龍頭院線UA戲院終捱不住,宣布全線結業,並已啟動清盤程序,逾百員工被遣散並獲發額外特惠金。戲迷惋惜又一個「拍拖勝地」消失。
電影業界形容UA是「新冠肺炎下的犧牲品」,慨嘆再不加緊控疫,香港經濟難見起色,憂戲院骨牌倒閉,本地製作電影拍得更好,也上映無期!
UA戲院結業消息於星期日(7日)深夜傳出,昨日在其網頁正式公布。UA說,36年來與港人一同成長,成為大家生活一部分,但疫情及長期的經營壓力,形容是「痛心及艱難的決定」,向顧客致歉。
三度停業零收入 試問點捱?
疫情下,過去一年全港戲院三度停業,UA戲院在兩輪保就業下獲得逾800萬元津貼。UA發言人回覆查詢稱,2019年經濟環境急劇轉變,去年疫情衝擊,過去半年更是零收入,但仍要應付高昂租金等支出,經營壓力持續增加,生存空間日益萎縮。
UA(娛藝)戲院院線由美籍人士紀愛華(Ira Dan Kaye)於1985年成立,頭炮於沙田新城市廣場第一期戲院,命名UA6(分六影廳)。90年代UA先後落戶金鐘、黃埔、銅鑼灣等,曾有16間迷你戲院,見證本港電影業興衰。結業前仍有六間戲院,分別位於銅鑼灣時代廣場、旺角新世紀廣場、九龍灣淘大花園、MegaBox等。
拍拖睇戲當年情 戲迷留心中
大公報記者昨日到時代廣場的UA戲院,戲院已拉閘,一對夫婦來看《拆彈專家2》,對戲院突然關閉大感愕然。有市民專程來到拍照留念。另外,市民楊先生告訴記者,手上持有總值2400元的UA電子戲票與200元現金券,現已無法兌現,十分無奈。戲迷陳先生憶起30年前常入UA拍拖睇戲,感慨「片段只能留在回憶中」。
消委會昨日收到13宗涉及UA結業的查詢及一宗投訴。該會高度關注商戶疫下倒閉情況,提醒市民對大額預繳消費要三思。
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會長田啟文(田雞)表示,UA於80年代把美式多廳迷你綜合戲院模式引入本港,90年代開創電話和網上購票,成功向外國片商爭取將外國猛片在香港全球首播,2007年引進IMAX巨幕,提升電影觀賞質素,對電影業功不可沒。
UA戲院所屬的「立基集團」也有經營餐飲業務,其中在九龍灣Megabox的「Madison's」及「泰.蘭花」,其Facebook專頁已被刪去,在餐飲網站的網上訂座服務也已暫停。至於集團旗下的「十字冰室」,其Facebook專頁顯示九龍灣分店暫時停業,西營盤總店、兩間分別在銅鑼灣及旺角的分店則仍營業。
此外,林建岳的洲立(MCL)院線已接手經營K11 Art House戲院,有傳MCL有意接收全部UA院線,而英皇楊受成旗下的英皇院線亦對UA院線部分戲院感到興趣,或令林建岳的收購出現變數。MCL發言人梁小姐表示:「暫時沒有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