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深圳推動醫療國際化 港資醫療集團積極參與

時間:2020-10-17 04:23:35來源:大公報

  圖:紀寬樂(左二)表示,粵港兩地盡早通關,才能提升市場一體化\大公報記者鄭雷攝

  【大公報訊】記者楊州報道: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的講話提及要充分運用粵港澳重大合作平台,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而近年中央致力推動深圳醫療國際化,在廣深兩地開設診所的港資醫療集團負責人紀寬樂醫生表示,深港醫療各具優勢,期望可將國際前沿醫療技術帶進深圳與當地醫生分享交流。

  紀醫生指去年中央多項措施扶持深圳,完善的硬件配套能吸引專才北上,他看好深圳這個大灣區建設的引擎,今年該集團新增20名港醫加入,並於大灣區擴充發展。紀醫生盼望粵港兩地盡早通關,才能提升市場一體化。

  中央剛於10月11日公布《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該方案明確要創新醫療服務體系,支持在深圳開展國際前沿藥品臨床應用;完善醫療服務跨境銜接,培養與國際接軌的醫學人才及建立醫院評審認證標準體系等。

  能與國際接軌 香港優勢

  整個方案離不開將深圳醫療發展國際化,紀寬樂表示,香港醫療的優勢是醫療水平與國際接軌,受訓模式與歐美國家一樣,並會出席國際醫學會議,第一時間掌握醫學最新動向,例如衝擊波用於治療腎結石,在國際會議上有醫生提出亦可治療心臟血管鈣化,「研究會議上出現嘅新嘢,半年後先刊登喺國際醫學期刊,再到醫生出書動輒三四年」,但他們得悉新動向便可與內地醫生分享其概念。

  方案提到的完善醫療服務跨境銜接,紀寬樂認為是發展趨勢,在內地居住的港人逾50萬人對港式醫療服務、在香港註冊的藥物有需求,去年中央已容許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的指定港資醫療機構使用已在香港註冊的藥物,而港大深圳醫院和未來落成的中大深圳醫院是硬件配套,可吸引港醫北上,當軟硬件齊全相信未來兩地醫療服務可進一步打通。

  今年受疫情影響,深港兩地至今仍封關,紀寬樂及其港醫團隊以往從香港到深圳應診,惟二月起未曾到深圳診所。「有危亦有機,科技帶來了新機遇。」紀寬樂指出,今年靠遠程醫療,為在粵港人提供覆診等服務,深圳重視創科發展,正是科技與醫療的結合,以他的心臟科為例,可為病情穩定的患者開藥,「佢哋就快吃完原先嘅藥,但封關無得回港取藥」,可幸有工聯會寄藥到患者手中,解決燃眉之急。

  96名港澳醫生獲准深執業

  深圳診所已營運近兩年,但原來他早於十年前便抓着《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的先行先試政策新機遇,成功在廣州落戶,開設首間港式醫療診所。他憶述當年申辦診所手續繁多,近年新政策已簡化許多,配合大灣區的城際鐵路建設,交通便利亦有助吸引更多港醫北上執業。

  截至目前,深圳市已開設12家港澳獨資醫療機構,已有92名香港醫生、4名澳門醫生取得《醫師執業證書》並在深長期執業。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