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選舉權受基本法保障,應想盡辦法維護,令每名選民均可參與。圖為上屆立法會選舉市民排隊投票情況
疫情令立法會選舉推遲一年,能否推行境外投票及郵寄投票、從而保障外地港人投票權及實現疫情下投票,引起社會關注。縱觀世界各地,境外投票、郵寄投票並非新鮮事,美國、英國、新加坡、韓國等地皆有實行。有學者指出,選舉權受基本法保障,應想盡一切辦法維護,從而充分彰顯市民意願,尤其香港正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居住在內地港人的想法理應在香港的選舉中得以反映。對於攬炒派稱難保選舉公平,學者強調,關鍵是如何完善制度,不能因噎廢食。市民則反問,既然境外投票、郵寄投票在外國一向行之有效,攬炒派到底害怕什麼?
英國早於1985年准許海外國民投票,投票前需登記為「海外選民」,亦要符合先決條件。首先,國民不得在海外居留逾15年;其次,移居海外前須為選民。海外選民亦要每年循郵寄或互聯網更新選民登記資料;登記為選民時,則要提供移居海外前的地址、選擇投票方式,以及作出防止選舉舞弊的聲明。
英國海外選民可選擇郵寄或委派代表投票。若郵寄投票,選票會在選前約三周寄到海外地址,海外選民要提供出生日期及簽署。若選前兩周仍未收到郵寄選票,可委託代表投票,每名登記選民可為近親及最多兩名海外朋友登記。
新加坡在2006年起實行境外投票,目的之一是加強與海外公民的聯繫。海外選民須三年內在新加坡逗留至少30天,雙重國籍不得投票。海外選民可在網上登記為選民,提供新加坡和海外地址,以編配國內選區和海外票站。但若海外選民在一次選舉未有投票,會從選舉登記冊被除名,另行登記才可重獲選民資格。新加坡在各地的使領館承擔海外票站的職責。
今年疫情下,郵寄投票在全球多地成為確保選舉順利舉行的關鍵。在美國,郵寄投票已有逾百年歷史,今年多州為避免選民投票時聚集、增加傳疫風險,擴大了郵寄投票的規模;有專家估計,11月舉行的大選可能有半數選民郵寄投票。而韓國亦容許新冠患者、隔離人士及醫護人員預先郵寄投票,保障其選舉權。澳洲同樣早在1902年實行郵寄投票,主要受眾包括:居所遠離票站、病重體弱或孕婦、因工作關係未能親身投票、選舉期間在澳洲境外居住或工作。
可開放駐內地辦作票站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早前表示,計劃推動境外投票,讓包括於粵港澳大灣區生活的港人,在當地參與香港選舉投票、無需專程返港,從而保障其選舉權。對此,「一國兩制」青年論壇主席何建宗表示支持,但他認為,適用範圍應涵蓋整個內地,不僅限大灣區。
何建宗指出,境外投票是內地居住港人多年來一直提出的訴求,事關數十萬港人的選舉權能否獲保障;而特區政府有多個駐內地辦事處,有能力負責全國所有省市自治區的聯繫工作,有關工作具可行性。他希望,接下來的立法會選舉容許在內地生活的合資格香港選民預先登記,並開放所有特區政府駐內地辦作為境外投票站,與香港同時投票及點票。
制度完善便可行
香港政治及管治學院召集人朱兆麟指出,選舉權受基本法保障,應想盡一切辦法維護,從而充分彰顯市民意願,尤其香港正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內地港人的想法理應在香港的選舉中得以反映。至於攬炒派稱難保選舉公平,他表示,境外投票、郵寄投票皆有海外經驗可供參考,關鍵是如何完善制度,不能輕易因噎廢食,相信香港公務員有能力處理好,過程中亦可邀請政府以外的社會人士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