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任芳頡報道:在20日的國家發改委新聞發布會上,大公報記者提問,「在人工智能和其他產業融合方面,有哪些支持經濟發展的亮點?」對此,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李超回答表示,「人工智能領域的飛速發展,得益於教育、科技、人才等全面創新體制機制的建立健全,也得益於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建立完善。」
向核心生產環節滲透
李超指出,近年來,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協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不斷完善政策體系、加大支持力度,全力推進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全社會初步形成共推「人工智能+」的良好氛圍,重點行業規模化應用進程明顯加速。發改委聯合22個部門實施「人工智能+」行業應用專項行動,組織實施攻關專項,加速推動人工智能賦能新藥、新材料等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商業化應用,「人工智能+」降本增效作用逐步顯現。中央企業和行業重點企業全面行動,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破解實踐中的痛點問題,人工智能技術從智能客服、文檔整理等基礎場景向核心生產環節滲透,對經濟發展貢獻度逐步提升。
李超表示,下一步,國家發改委將進一步推動和拓展人工智能市場應用,用好用足「兩重」建設和「兩新」政策,推動「人工智能+」全面賦能經濟社會發展。
此外,在低空經濟發展方面,李超指出,低空飛行的風險隱患依然不容忽視,安全是低空經濟發展的首要前提。
國家發改委將在嚴控風險、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分類有序拓展低空經濟的應用場景,穩妥推進低空旅遊、航空運動、消費級無人機等低空消費的發展。將嚴厲打擊駕駛員無證、低空航空器沒有取得適航證、飛行活動未報批等「黑飛」行動,引導推動低空產業合理布局,場景有序拓展。